搜索到641篇“ 传统观“的相关文章
闻一多与郑敏新诗统观比较
2025年
作为诗人与批评家,闻一多与郑敏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中西诗学的比较意识,在诗学理念上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在底层逻辑和诗学旨归上,他们均反对彻底摒弃统文化以及矫枉过正的二元对立思维,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自觉与主体意识。二者都借鉴古典诗学统,通过形式规范确立新诗的“诗性”标准,并推崇诗歌理性化表达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审美取向。他们的新诗统观亦存在显著差异:在思想基质上,闻一多主要从美学角度审视统,而郑敏则倾向于从哲学维度进行思考;在“统”的理解上,闻一多强调统的历时性,侧重现代对统的继承与顺应,而郑敏则受到艾略特影响,提出统应同时具备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向度;此外,二者在诗歌的哲理性、方言使用等具体细节上亦有所不同。闻一多与郑敏在统观和诗学主张上的异同,揭示了新诗发展中的复杂辩证关系,体现了新诗统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动态平衡。
杨紫晗
关键词:闻一多新诗传统观
用典与鲁迅的杂文艺术及统观
鲁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用典是鲁迅杂文中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然而,学术界近年来对鲁迅杂文的用典现象关注较少。本文旨在对鲁迅杂文的用典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在占有用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杂文用典手法及功能,结合...
郭欣怡
关键词:杂文传统观文化观历史观
统与时间的对话——艾略特统观中的历史意识与诗学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艾略特的“统”观是其文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柏格森的“绵延”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审视艾略特统观中的历史意识。通过分析艾略特的历史意识与其文学理论中“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的关系,可以接近艾略特的历史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运用——通过一种作为过程的“追忆”,改变了对“统”的态度和接近它的方式。《荒原》文本则是艾略特历史意识与“追忆”行为的具象化呈现。
李敬巍喻名希牛煜琛
关键词:艾略特文学理论传统观历史意识荒原
伯尔曼的西方法律统观研究
要了解法律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先知道它过去是什么,本篇文章便是研究过去的法律:西方法律统的形成。而在此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便是哈罗德·J.伯尔曼,他在《法律与革命》一书中通过两条主线分析西方法律统形成的过程:其一是革命,...
刘伟
关键词:伯尔曼信仰体系
北方地区统观演型建筑的营造与当代适应性研究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地区是众多统戏曲剧种的发源与繁荣之地。而观演型建筑作为与戏曲共同衍生出的产物从出现到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无场所观念的“撂地为场”到场所化后的勾栏瓦舍,又发展为建筑化的庙宇戏楼与...
王宇旸
对外播视域下的陈世骧中国抒情统观
中华文化对外播以语言为载体,语言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初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汉语对外播不断推进,语言、文字等表层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考虑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文化体系的研究进程,以海外汉学...
郭舒婕
关键词:学术思想中华文化
文献传递
论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统观
2020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统观是对T.S.艾略特以欧美为中心的统观的转换,艾略特的统观建立在欧美文化统优于其他文化统的观点之上,所以未涉及文化碰撞中如何与处于劣势一方的文化交互问题。沃尔科特的统观正是针对文化交互中被殖民者如何应对殖民文化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沃尔科特的统观、其统观中的时间和历史的概念、沃尔科特自身分裂的文化身份以及在创作中对西方统的挪用与颠覆,表明沃尔科特是在对于历史和统的不同质疑中探索一条可行之路,这对其他被殖民者具有借鉴性。
张从成
关键词:文化身份殖民
韩国战后文学批评话语中的统观被引量:1
2019年
韩国战后的批评家们立足于战争的体验和精神创伤,直面审视当下的社会问题,思索人类的灵魂,在混乱中逐步梳理争论,努力建立战后文学的新秩序。其中民族文学论者和现代主义论者关于统的争论以及对战后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对韩国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鹤哲牛林杰
关键词:传统观散文精神
超越怀旧:论《故园重游》中的统观
伊夫林·沃是英国现代最为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众多代表作中,《故园重游》是最畅销的一部,它也代表了沃创作的转折。不同于他早期的讽刺小说,这部作品的调子变得严肃,一贯的冷嘲热讽被怀恋往昔的浪漫情怀所取代。《故园重游》以第一...
孙思涵
关键词:英国文学小说创作传统观
对中日黄海海战后期作战认识的讨论——兼与某些统观点商榷
2019年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大都把甲午战争问题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成果累累。在过往的研究中,流行观点派的"中日黄海海战战役过程认识"是以"方伯谦黄海海战临阵脱逃"说为核心而形成的。然而,随着新史料的发掘与使用,国内外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在这一过程中,流行观点派的不足也愈发显现,某些认识和结论也颇值得进一步商榷。如海战后期"第一游击队、本队并肩作战"说以及海战后期"第一游击队西海岸作战"说,均是试图再次弥补流行观点派的"中日黄海海战战役过程认识"不能解释第一游击队海战后期作战存在破绽的缺陷所作的努力。鉴于此,讨论流行观点派对中日黄海海战后期作战的所谓"认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既可澄清中日黄海海战某些被误读的过程,亦可对"方伯谦临阵脱逃"问题加以深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王琰

相关作者

林存光
作品数:94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儒家 政治哲学 孔子 儒学 政治
袁贵仁
作品数:344被引量:3,18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研究主题: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系统 教育发展
兰梁斌
作品数:25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侯外庐 抗战时期 民族复兴 历史书写 传统观
王笑妍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广告 传统观 《传统与个人才能》 艾略特 非个人化理论
贾红莲
作品数:16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传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