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2篇“ 人文视角“的相关文章
数字人文视角下古诗人资源多维知识发现研究
2025年
本研究立足数字人文视角,将多种数字技术应用于古诗人研究,对古诗人资源在“人”与“文”、“时”与“空”、“远”与“近”等维度展开多维知识发现研究,旨在与传统古诗人研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学史与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先,构建古诗人知识本体模型,为后续数据层提供模式定义;其次,将抽取的古诗人知识依据模式定义分别存储于图数据库Neo4j、GIS数据库ArcGIS Pro、Gephi软件中,完成古诗人知识的存储;最后,分别实现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发现,包括知识检索、知识关联、知识推理;基于时空轨迹的知识发现,包括时空分布、时空轨迹、时空发现;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发现,包括整体网络、个体网络、关系发现。通过对唐代4位著名诗人的案例研究,多维度地展现了古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其社交背景,为传统人文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张强高颖黄燕梅朱繁陈涛
关键词:知识图谱社会网络知识发现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同里宣卷档案资源开发实践路径研究
2025年
20年,《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强调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提出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大数据、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并催生出数字人文理念,数字人文将计算机学科与人文学科紧密结合。
孙媛媛王玉明
关键词:档案资源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图谱创新性发展
共构、共融、共通: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大语言模型开发应用逻辑
2025年
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LLMs)固有的人文逻辑,这些逻辑被识别为共构、共融和共通,它们共同强调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中的范式转变。这些逻辑突出了LLMs的参与式发展,反映了将文化、伦理和社会维度整合到技术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数字人文学的视角,文章认为LLMs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工具,在打造数字整合人类社会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在桥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鸿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就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重要的讨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LLMs的伦理、文化和社会影响,以确保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全球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公平与包容。
卢毅刚刘绪政沈玉秋
数字人文视角下影人年谱的生命路径分析——以欧阳予倩从影经历为例
2025年
本文旨在基于数字人文研究视域下,引入时间地理学中生命路径的可视化方法,为影人年谱研究及重返历史现场等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从影人年谱和生命路径的概念出发,以欧阳予倩从影经历为例,具体呈现并阐释了影人生命路径与影人年谱的可视化方法及相互影响机理,以期为电影史研究提供一种更加可视化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思路。
柴波
关键词:可视化
数字人文视角下孙思邈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现通过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孙思邈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孙思邈相关研究领域发文的作者较分散,未形成有显著学术影响力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整体合作并不紧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将计算与数字技术融入人文学科,运用新方法、新视角和新技术解决传统人文研究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学科的交叉领域进行更广泛与深层次的研究。
王一丹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人文研究人文学科研究团队
立足人文视角,展现哲学追问——评《红楼梦:情爱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蕴》
2024年
红学著作虽然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坦率地说,其中很多都是在考证和索隐上下功夫,还有一些则是从微观层面对《红楼梦》的探讨,比如《红楼梦》中的园林、植物、医药、诗词、方言,等等,而从总体上把握《红楼梦》思想内涵的论著反而并不多。就此而言,孙卫卫所著《红楼梦:情爱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蕴》便显得比较独特。该书立足人文视角,透过《红楼梦》中的情爱表象,揭示其背后的人性特质,试图从宏观上挖掘《红楼梦》的文化意蕴,并对《红楼梦》中所涉及的真与假、实与虚、洁与脏、雅与俗等矛盾发出哲学的追问。
孙义清
关键词:人文视角人文意蕴索隐哲学追问
立足人文视角,探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2024年
教师应立足人文视角,以“人文主题”为支点,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实施多种方法,在品悟、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心、用脑、用情,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谢兰香
关键词:人文视角人文主题文化自信
医学人文视角下社工在神经内科的实务探索
2024年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脑卒中患者,医务社工通过参与科室多学科查房、对有需求的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和组织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为神经内科病区的患者提供健康需求评估、组织跨学科健康教育、同伴支持、家庭干预和延续健康指导等服务,以增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增强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
王治国于冬梅
关键词:医学人文医务社工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被引量:2
2024年
本文以数字人文视角为基础,研究了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旨在探讨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支持关系。在简要阐述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后,首先对既有档案数据化定义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新的定义;接着讨论了档案数据化的特点、优势及意义。随后从国家记忆工程的定义、重要性、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揭示其内涵和目标。然后通过对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档案数据化对于推进和保护国家记忆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应加强档案数据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水平,继续完善国家记忆工程建设,以推动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更深入地融合。
张新芳
关键词:记忆工程
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2024年
档案资源是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信息资源的总称。同时,也包括对这些资源管理、保存和利用的方法及途径,在学术研究、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人文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可以加速实现档案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档案资源人文化、社会化探索的交叉应用方式。文章通过研究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开发的特征、价值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开发创新机制,旨在通过此研究,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内容的丰富度和形式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资源的精神需求,提升文化自信。
陈晨
关键词:档案资源开发

相关作者

邓君
作品数:116被引量:1,009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服务质量 机构知识库 档案资源 口述历史 用户感知
张卫东
作品数:105被引量:864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档案 资源整合 社交媒体 档案服务 人文视角
宋雪雁
作品数:105被引量:58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档案文献 档案文献编纂 服务质量 影响因素 知识服务
牛力
作品数:64被引量:78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档案 数字记忆 知识服务 档案数据 知识组织
赵红颖
作品数:19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图书档案 数字化 红色档案 故事化 资源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