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篇“ 人工油松林“的相关文章
不同药剂对人工油松林大蚜的防治分析
2024年
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油松人工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的杀虫剂处理,比较了不同药剂对人工油松林大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3个处理油松人工林蚜虫防治效果较好,在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仍然可以超过97%。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认为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防治人工油松大蚜较为理想。
孙红波
关键词:药剂
太岳山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特征被引量:5
2024年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具有保土保肥和改善水土流失的作用,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中广泛使用的树种.为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人工油松林演替的响应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以太岳山脉潘家山10、20和30 a人工油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室内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不同林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0 a的人工油松林演替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状况. SOM、TN、NH_(4)^(+)-N、NO_(3)^(-)-N、AP和AK均随演替的进行显著升高;TP和TK含量随演替年限逐渐降低.(2)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真菌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细菌的优势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3)油松林土壤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和细菌拷贝数随林龄增加均显著增加,30 a油松林土壤真菌拷贝数和细菌拷贝数分别是10 a油松林的6.61倍和2.55倍.(4)随着林龄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属水平上,子囊菌门中青霉菌属相对丰度大幅下降,达21.07%,担子菌门中红菇属相对丰度增加了14.2%;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属水平上变形菌门中慢生根瘤菌属在演替过程仅增加3.03%.(5)油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红菇属相对丰度与SOM和TN显著正相关,真菌多样性、青霉菌属相对丰度与土壤TP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油松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土壤养分的共同驱动.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马义淑曹亚鑫牛敏张明罡程曼文永莉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次生演替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多样性
经营模式对人工油松林林分生长及经济收益的影响
2024年
为探寻甘肃省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适宜的经营模式,以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分别设置目标树全林分经营、传统分级法经营、目标树近自然经营3种经营模式,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人工油松林林分生长及经济收益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人工油松林树高、胸径、蓄积、出材量存在显著影响,经济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认为目标树全林分经营模式油松生长状况良好、经济收益较高,是适宜甘肃省子午岭林区的油松林经营模式。
范兆选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林分
山庄林场人工油松林空间结构分析
2023年
本文采用角尺度、大小比系数和密集度三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山庄林场人工油松林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油松林分水平分布表现出均匀和团聚状态;树种间生长优势不明显,林分差异不显著;林分呈现高度密集分布。提出通过抚育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空间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刘博伟马文艳刘登攀王志勃
关键词:林分结构油松人工林
鸟类招引防治人工油松林松毛虫实验被引量:1
2022年
以国营朝阳县朝阳林场人工油松林为试验区域,采用悬挂人工pvc巣箱进行食虫鸟类招引实验。结果表明,进行食虫鸟类招引后2017年度3个招引区平均招引率为60%,2018年度6月份的数据表明3个招引区平均招引率为78%。2017年的监测结果表明3个招引区的松毛虫虫口密度呈现逐月下降,招引区平均虫口密度比对照区低5头,总体低38%。2018年的监测结果也表明,招引区平均虫口密度也比对照区低5头,总体低45%,同样证明食虫鸟类对松毛虫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
李艺锋
关键词:鸟巢人工油松林松毛虫虫口密度
白龙江流域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研究
2022年
为准确了解白龙江流域人工油松林尤其是进入成熟期以后的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状况和动态,给林地抚育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以迭部林区不同林龄(35、40、45、50、55 a)人工油松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20、20~4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值等6个与土壤养分有关的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林龄35~55 a的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含量0~20 cm层显著高于20~40 cm层,随着树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碱解氮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与全氮含量不呈直线相关;速效磷含量随着树龄增长而略有增长,但其含量极低。为改善进入成熟期之后的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状况,应营造油松混交林,施入磷肥,改良土壤养分结构。
丁全定黄石齐昊杨静林媛
关键词:人工林油松林土壤养分白龙江流域
砒砂岩区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油松林下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10
2022年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该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优势乔木。以几种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油松林为对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冗余度分析(RDA),研究林下草本群落生态位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响应。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50个油松林下草本样方中,共发现31种草本植物,隶属于11科24属,阳性旱生植物居多。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油松林下草本群落生态位特征不同,生态位宽度指数及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表现阳坡大于阴坡,平坡好于斜缓坡,但整体指数均较小,表明物种对环境资源利用程度较低,种间竞争度不大,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对比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冗余度分析(RDA),RDA排序更能较好揭示生态位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乔灌层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和坡度是林下草本群落生态位特征各异的主导环境因子。
孙成秦富仓李龙杨振奇董晓宇李艳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生态位特征环境解释
华北人工油松林树干木质部液流氮素组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贾广锴
人工油松林直径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指出了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干扰并且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枯损与演替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其为林分结构规律。林分结构包含着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了这些规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的重要意义。以河北平泉地区30、40、50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样地资料为依据,应用正态分布法拟合平泉人工油松林的直径分布规律作出了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正态分布能对3个林龄的人工油松林进行很好的拟合。由此,可以将研究出的直径分布规律用于平泉地区人工油松林的经营管理中,为合理经营人工油松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赵渺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
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受水分限制比较严重。随着气候变暖,未来该区域可能会变得更加干旱。严重的干旱将威胁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以晋西黄土区的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采样和内业测量,采用年轮生态学的...
何如梦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人工油松林气候干旱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吴钦孝
作品数:114被引量:2,152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油松 黄土丘陵区 枯枝落叶层
赵鸿雁
作品数:64被引量:1,37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油松 山杨林 枯枝落叶层
上官周平
作品数:327被引量:5,533H指数:4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小麦 黄土丘陵区 水土保持 光合作用
王利霞
作品数:5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油松林 径流量 水土保持作用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刘向东
作品数:50被引量:93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油松 枯枝落叶层 水土保持 山杨 山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