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5篇“ 产业空间分布“的相关文章
基于“场所一流”视角的产业空间分布及交互特征研究——以深圳市重点产业为例
2024年
研究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和需求特征是引导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针对城市尺度的产业空间需求主要采用静态孤立的空间分析方法,较少关注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特征。因此,文章结合“场所—流”的空间视角,以深圳市重点产业为例,利用多源空间信息和流数据,挖掘重点产业空间分布和交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同类型的产业在场所空间载体的选择上存在差异,部分产业空间之间还存在显著的空间协同聚集效应;其次,不同产业在投资和人员交互的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远距离投资特征较为明显,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对外交通枢纽的联系紧密;最后,结合“场所—流”的空间特征发现,产业与城市之间的空间交互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趋势性。对深圳市重点产业空间分布及交互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产业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协同效应,为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辜智慧陈逸润谭有为
基于网格数据的北京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与优化建议
2024年
本文利用GIS技术把北京市分为1766个网格,运用数据爬虫技术获取各网格的文化企业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微观层面深入挖掘北京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文化企业数量分布总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密集并向周边城区扩散的空间集聚特征,识别出各行政区的文化产业热点网格区域,结合各城区热点区域分布及其人文生态资源特点,提出了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空间承载优化建议。
环梅
关键词:文化产业网格数据GIS技术
“双循环”新格局下都市圈产业空间分布及发展建议
2024年
“双循环”新格局对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发展水平有更高要求。合肥都市圈作为长三角中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都市圈,研究其产业空间分布以及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空间布局、空间关联以及空间专业度为指标,可为探索合肥都市圈产业空间分布现状提供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规划产业空间,强化内外互动;产业合理联动,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调动市场活力,提升产业效能的发展建议,为合肥都市圈发展提供可行思路。
张翼
关键词:都市圈产业空间分布
基于POI数据的旅游产业空间分布及关联性分析--以环巢湖为例
2024年
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社会网络技术等方法,对环巢湖地区旅游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特征以及产业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巢湖旅游产业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业态数量分布不平衡、结构类型分布不均衡是其旅游产业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2)环巢湖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出“东西两翼密集,南北两岸稀疏”的特征。部分旅游产业类型具有多核发展趋势,在周边县域表现出多中心、低密度点状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3)环巢湖各类型旅游产业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整体关联网络密度较高。其中,餐饮、住宿、出行、购物和娱乐彼此间为高相关性,但游览业与其他业态的空间关联性相对较低。
张强丁娟赵红艳
关键词:旅游产业POI
新疆冰雪产业空间分布研究
研究目的: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中国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央相关指导文件《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而《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
唐伊茹臧留鸿
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辐射力研究
2024年
基于标准差椭圆与核密度分析法对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的企业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特征。再通过构建基于数据要素的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和改进引力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空间联系及辐射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产业空间分布以各城市的市区为点集聚区,且以珠三角为中心呈东南-西北方向分布,具有明显的双核心-外围圈层结构。广东省各地级市基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空间联系水平自珠三角地区向外呈梯度递减的特点。广州和深圳双核心城市对粤东西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区域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叶颖茵徐永智
关键词:引力模型辐射力
辉县市乡村第三产业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县域乡村第三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关系。【方法】采用核密度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多尺度视角下对辉县市第三产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辉县市第三产业高密度区乡村主要位于主城区城关街道及周边乡镇,核密度低值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南及北部。2)第三产业整体与人口密度表现出空间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地形起伏度、道路距离、河流距离表现出空间负相关关系。3)第三产业与地形因素的空间识别表现为东南低-低聚集与西北低-高聚集;与道路距离、河流距离主要表现为低-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与人口密度表现为低-低聚集与高-高聚集,其中流通部门类聚集面积和扩散规模表现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生活生产类与地形因素的高-高聚集区出现较为明显的聚集现象。4)在0.5 km×0.5 km尺度上,现有产业分布受人口密度和河流距离的影响,而在1.0 km×1.0 km、1.5 km×1.5 km尺度上人口密度和道路距离对产业分布的驱动力最强。【结论】保持辉县市南部平原地区第三产业平稳发展,加强北部以薄壁镇、上八里镇、黄水乡、沙窑乡等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利用辉县市独特的自然优势,采取产业转型整合的发展策略,促进生态环境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交通路网的建设,加强产业协作、旅游协同、交通连接。
李雪萌田国行阴予兴阴予兴雷雅凯
关键词:产业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
投入产出、资源禀赋与产业空间分布被引量:3
2023年
随着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分工不断深化,产业链关联成为地区稳定发展的保障,产业在地区间的聚集力和分散力大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将资源禀赋引入与中间投入品有关的模型,对投入产出、资源禀赋与产业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静态面板模型与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产业链关联的增强,地区产业的聚集力大于分散力,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所带来的投入产出联系的增强能够有效降低本地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禀赋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聚集力大于分散力。由于本地区资源禀赋水平较高,企业生产所需生产要素更多是从本地区获得,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链关联与资源禀赋协同效应同样使得产业的聚集力大于分散力。自然层面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促使地区产业的聚集力大于分散力,运输成本的下降加速了区域间的要素转移。制度层面贸易自由度的降低促使地区产业的分散力大于聚集力,制度成本的提高限制了商品或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存在产业链关联并且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贸易自由度的降低使得产业聚集力大于分散力。为进一步提升地区经济韧性、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应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强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基于本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加强投入产出联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丁嘉铖安虎森
关键词:资源禀赋贸易自由度产业转移
基于多源数据的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空间协同性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经。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基于文化企业数据和文化设施、科研院校等各类空间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研究方法...
杨石琳陈露魏少峰
关键词:文化产业
南康家具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转型升级探究
2023年
以江西南康家具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信息视角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实地调研法与无人机航测技术等,探讨了南康家具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疫情背景下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转型升级存在的难点,并针对现有产业空间布局、智能设备普及率与企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化程度高,但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引领,智能制造普及率不高,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环保意识不高等问题;2)南康的家具工厂多数仍为铁皮棚厂房,工作环境较差,且标准家具厂房数量有限,租金等费用较高;3)南康家具产业空间上呈现出南多北少、以城区为中心绕主要交通线路及地势平坦地区的外围式聚集分布格局,虽有零星分散分布的家具工厂但整体上从家具工厂点到产业园区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类分布特征。
郭梦芳王炎鲁锋吴欢黄海虹
关键词:家具产业空间分布特征GIS

相关作者

袁凯
作品数:6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企业异质性 产业空间分布 动力机制 经济关联 知识关联
陈建军
作品数:223被引量:3,537H指数:2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长三角 城市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集聚 城市群
沈静
作品数:64被引量:42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管制 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 产业集群 面板数据模型
张晖
作品数:63被引量:254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天然橡胶 产业链 地方政府竞争 电信产业 规模经济
张茜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创意产业 影响因素 空间自相关 城市生态 协调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