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29 篇“ 乳腺癌骨转移 “的相关文章
乳腺癌 骨转移 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乳腺癌 患者骨转移 的发生率与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骨转移 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搜索从建库至2024年4月17日发表的有关乳腺癌 骨转移 危险因素或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man 5.4、Stata 17.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乳腺癌 患者307993例,其中发生骨转移 的患者122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结果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异质性(I^(2)=99.1%,P<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骨转移 发生率为27.8%[95%CI(0.232,0.324),P<0.001]。骨转移 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40岁、≥50岁)、淋巴结阳性、伴内脏转移 、临床分期晚(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Ki-67高表达、肿瘤标记物(CEA、CA125)水平升高、生物标记物(nm23蛋白)低表达、ALP水平升高、低Hb、分子分型(luminal型、TNBC)。结论医护人员应对高危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与治疗。 孙玉颖 陈佳佳 乔晓娟 王叶婷 徐雨 朱耀峰 宋秋月关键词:乳腺癌 骨转移 影响因素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 骨转移 研究进展 2025年 乳腺癌 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过半晚期患者存在骨转移 。晚期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治法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临床发现,对于晚期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肝肾不足、痰凝气滞血瘀型为乳腺癌 最为常见证型,笔者结合“肝肾失荣”等中医理论,分析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益气活血、化痰散结等治法在晚期乳腺癌 骨转移 的应用,讨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 骨转移 临床研究进展。 王亮 卫宜锐 黄博臻 宋姗姗 薄瑞晴 姜敏 潘国凤关键词:骨瘤 乳腺癌骨转移 调补肝肾 中医药疗法 花宝金治疗乳腺癌 骨转移 癌性疼痛经验 2025年 “女子以肝为先天”,加之自身生理特点易肝气郁滞、肝气上逆,日久肾气亏损形成乳腺癌 。乳腺癌 现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而且乳腺癌 极其容易发生转移 ,最常见的转移 方式是骨转移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 部位是骨 骼,在骨转移 部位形成的恶性肿瘤病灶压迫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形成骨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花宝金教授从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事业20余年,积累了大量治疗骨转移 癌性疼痛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上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文章从疏肝行气止痛、化痰消瘀止痛、补肾壮骨 止痛、温阳补气止痛等方面来介绍花宝金教授治疗乳腺癌 骨转移 癌性疼痛的经验。 任娟霞 尚璐 郑广达 鲍艳举关键词:乳腺癌 骨转移 癌性疼痛 乳腺癌 骨转移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的对比效果研究2025年 探讨乳腺癌 骨转移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7月-2024年7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化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各1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全身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化疗组的有效率为80.00%、临床控制率为26.67%,明显高于内分泌治疗组的53.33%、6.67%(P<0.05);两组的临床获益方面对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化疗组的53.33%(P<0.05)。结论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是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病情控制的关键方式,在提升全身治疗效果方面,化疗的作用大于内分泌治疗,在减少副作用方面,内分泌治疗的优势更加明显,要依据患者疾病进展、机体指标等进行选择。 秦始莲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内分泌治疗 化疗 整体性护理在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整体性护理在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症状困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乳腺癌 心理社会适应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及乳腺癌 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乳腺癌 心理社会适应问卷、FACT-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DAS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能够增强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症状困扰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刘慧琳 雷桂军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症状困扰 生活质量 光谱CT多参数变化对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2025年 目的:通过光谱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评估乳腺癌 骨转移 病灶的大小和内部变化,探讨这些多参数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预测价值,克服常规CT和现有标准在骨转移 灶评估中的局限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 伴骨转移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两次光谱CT增强检查,并在静脉期图像上记录骨转移 灶的大小指标:长径、短径、长短径之和、感兴趣区面积;骨转移 灶内部指标:常规图像(骨 窗)CT值(CT value,CTv)、单能级图像CT值(CT_(40 keV)、CT_(80 keV)、CT_(120 keV))、钙抑制(calcium-suppressed,CaSupp)图像CT值(CTCaSupp30、CT_(CaSupp50)、CT_(CaSupp70)、CT_(CaSupp90))。对患者所有测量的骨转移 目标病灶的每项指标分别求和,然后计算每项指标的变化率和月变化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合逐步回归法,确定PFS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模型构建,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其预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采用X-tile方法确定阈值,以阈值为界分为高、低风险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30例乳腺癌 伴骨转移 患者,患者骨转移 灶的长短径之和月变化率和CT_(CaSupp70)月变化率是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PFS的有效预测指标。长短径之和月变化率<0.39%和CT_(CaSupp70)月变化率>-9.75%的患者PFS显著延长。长短径之和月变化率模型、CT_(CaSupp70)月变化率模型、联合模型(长短径之和月变化率+CT_(CaSupp70)月变化率)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骨转移 疗效评估标准(简称“MDA标准”)预测1年PFS的AUC分别为0.751、0.702、0.827、0.600。联� 吴虹霖 黄琰 邓薇薇 廖玉婷 顾雅佳 肖勤关键词:乳腺癌 骨转移 计算机体层成像 能谱成像 基于SEER数据库的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因素分析及构建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Luminal型乳腺癌 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评估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SEER数据库数据,纳入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种族、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偏侧、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情况、放化疗情况、分子分型和其他器官转移 情况等。将患者数据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特异性生存期(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最后对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曲线进行检验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种族、组织分级、偏侧、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情况、化疗情况、分子分型、其他器官转移 情况(P<0.05)。影响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CS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种族、肿瘤位置、组织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情况、化疗情况、分子分型、其他器官转移 情况(P<0.05)。纳入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OS、CSS的预测模型,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曲线检验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内部验证组得到相同结果。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OS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2)发现手术、化疗可以改善骨转移 患者的预后;(3)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有效预测Luminal型乳腺癌 患者的OS和CSS,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白子尧 王玮韬 贾伟 何涛关键词:骨转移 基于肿瘤小泡中circCCDC50的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标记物、预测诊断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肿瘤小泡中circCCDC50的Luminal型乳腺癌 骨转移 标记物、预测诊断试剂盒,具体公开了circCCDC50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用于乳腺癌 骨转移 诊断/预测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 龚畅 罗锦鹏 林群ERα生物标志物在ER<SUP>+</SUP>乳腺癌 骨转移 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ERα生物标志物在ER<SUP>+</SUP>乳腺癌 骨转移 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所述ERα的基因序列如NCBI基因库的NM_000125.4所示,其通过促进破骨 细胞前体的分化... 李隽 宋立兵 张淑霞 陈素雯 钱婉盈 余雪欣乳腺癌 骨转移 研究进展2024年 癌细胞转移 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在原发性肿瘤切除或治疗后的很长时间内,体内癌细胞仍会发生转移 。在转移 性乳腺癌 中,骨 骼是首个显示转移 迹象的器官。由于骨 内特殊的微环境,播散性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有着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耐药性。了解DTCs与骨 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调控DTCs发生继发性转移 的关键调节因子,是骨转移 病理生理学的核心。综述乳腺癌 骨转移 患者生存期、骨 微环境变化以及骨转移 进程的分子机制,讨论针对骨 微环境的成分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治疗方法,为乳腺癌 骨转移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张文博 杨勇关键词:骨转移
相关作者
刘胜 作品数:327 被引量:1,534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癌骨转移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医药治疗 骨转移 程旭锋 作品数:83 被引量:528 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癌骨转移 骨转移 蛇床子 附子 刘琦 作品数:77 被引量:342 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乳腺癌骨转移 艾滋病 乳腺癌 骨转移 附子 任丽 作品数:30 被引量:131 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 肿瘤转移 骨肿瘤 白细胞介素11 宋三泰 作品数:358 被引量:2,616 H指数:2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腺癌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