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篇“ 丽水凹陷“的相关文章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世构造迁移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
2025年
构造迁移是断陷盆地幕式演化中重要的地质过程,其对优质烃源岩发育与分布具有显著控制。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钻井及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构造-地层格架、控凹主断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时空展布特征,首次揭示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世构造迁移规律,并探讨构造迁移成因及其对烃源岩和生烃潜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丽水凹陷古新世断陷-沉积中心发生了“自东向西”迁移,区域沉积沉降中心在古新世早期位于丽水东次凹,古新世中期迁移至丽水西次凹,古新世晚期继承性发育;古新世构造迁移是东海盆地由大陆边缘坳陷向泛裂陷演化过程中引起主要活动断裂及沉积沉降中心向西迁移的结果。受构造迁移影响,丽水东次凹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规模较大,品质较好,排烃强度较大,而丽水西次凹发育规模较小,且发育成熟度较高的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并叠加灵峰组规模较大且高成熟度的陆源海相烃源岩;丽水东次凹应以月桂峰组烃源灶为主的含油气系统进行勘探,以找油为主,而丽水西次凹应综合考虑月桂峰组或灵峰组两套烃源灶,油气兼生,以气为主。
廖计华张晓庆苏圣民王柯耿名扬李林致
关键词:烃源岩丽水凹陷东海盆地
CO_(2)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丽水36-1气田成藏的影响
2024年
从宏观地质、微观地化相结合的角度对丽水西次凹丽水36-1气田进行精细解剖,揭示了丽水西次凹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丽水西次凹灵峰组普遍发育超压,垂向上分为3个带:超压封闭箱、对流层、深部流体滞留层。(2)丽水西次凹垂向上明显的分层结构导致构造带油气充注具有三阶段,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底部超压封闭箱和顶部滞留层范围内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为正常充注现象,而在中部对流层均一温度表现出幕式充注的特征。(3)丽水36-1构造带具有超压封盖、异常热流体突破改造的成藏模式。早期油气被封盖在灵峰组超压带之下,后期由于幔源岩浆的剧烈活动,幔源CO_(2)携带原生油藏向上运移,在明月峰组区域盖层的作用下聚集成藏,形成现今的丽水36-1气田。
郭刚李威
关键词:丽水凹陷油气成藏
丽水凹陷明下段强制海退体系域油气地质意义
2024年
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思路正逐步转向“近源下洼”,寻找入洼发育的具有优质物性条件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分析等方法在丽水凹陷西次凹明月峰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具有储层物性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捕获油气的有利成藏条件,这类圈闭的探索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马文睿覃军董哲张彦振焦社宝
关键词:丽水凹陷岩性圈闭油气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及其控砂模式被引量:1
2024年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马清覃军唐贤君常文琪
关键词:丽水凹陷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A洼古新统层序地层及沉积充填演化
2024年
丽水A洼是丽水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在实际勘探中一直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开展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进而制约了岩性圈闭勘探的进程。本次研究运用新钻井和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丽水A洼层序地层、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研究,指出有利勘探相带,得到的主要认识包括:(1)古新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SQ1、SQ2、SQ3、SQ4,分别对应月桂峰组、灵峰组下段、灵峰组上段和明月峰组;(2)灵峰断裂、仙桥断裂的差异活动使得盆地具有缓坡、陡坡和洼陷的分异特征,控制着研究区形成缓坡带、陡坡带和洼陷带层序地层样式;(3)受研究区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影响,丽水A洼SQ1(月桂峰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SQ2(灵峰组下段)、SQ3(灵峰组上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SQ4(明月峰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沉积体系,SQ1、SQ2和SQ3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仙桥潜山对丽水A洼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4)SQ2仙桥潜山滩坝砂体、SQ3丽水A洼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SQ4丽水A洼缓坡带浊积扇和SQ1、SQ2、SQ3灵峰低凸陡坡带扇三角洲4种沉积相带利于开展岩性圈闭勘探。本次研究取得的新认识对推动丽水A洼岩性圈闭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蔡坤秦兰芝徐东浩常文琪钟荣全王红岩
关键词: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层序地层岩性圈闭
基于加权平均算法的丽水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对沉积的控制
2024年
丽水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由于受多期次构造运动改造,地层发生明显的隆升剥蚀致使对丽水凹陷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尤其制约了对凹陷内烃源岩及储层分布的认识。本文从剥蚀量恢复的关键参数入手,综合趋势外延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及沉积速率法等综合厘定关键不整合面剥蚀量厚度,结合残余厚度和去压实矫正恢复其原始层厚度,在沉积补偿原理控制下恢复了丽水凹陷灵峰组至温州组“早期分隔,晚期联通,中心东移”的古地貌特征。在古地貌及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隆起-斜坡-凹陷控制下的沉积体差异展布模式,古地貌系统研究为丽水凹陷下一步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储层展布评价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李帅余政宏王宇
关键词:丽水凹陷古地貌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T85构造变革界面的厘定及其成因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丽水凹陷T85界面上、下裂陷演化的差异,阐明构造变革的成因,研究基于钻井标定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刻画了丽水凹陷的盆地构型、断层活动性和沉降作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水凹陷T85界面是一个角度不整合界面,界面之下发育断控的楔形地层构型,而界面之上变为拗陷作用控制的碟形地层构型;断陷期,凹陷沉降作用向西迁移,而进入断拗期,凹陷沉降作用开始逐步向东迁移.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研究建立了T85界面构造变革的成因模型,即构造迁移引起的热沉降模型和下地壳韧性变形的浅层响应模型.这一成果对裂陷盆地裂陷演化和成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蒋一鸣吴路路覃军唐贤君张彦振李泽宇沈传波
关键词:不整合界面丽水凹陷东海盆地石油地质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气候和古环境对有机质富集的约束:来自古新统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为明晰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基于24个泥岩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物相对贫碎屑组分、富自生组分,且主量和微量元素变化未受到成岩蚀变的影响.根据特征元素参数的垂向变化趋势,认为丽水凹陷古新世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经历了温湿→干旱→温湿、水体古盐度经历了半咸水→咸水→淡水、水体古深度经历了较深水→较浅水→浅水、水体还原程度经历了弱还原-还原→氧化→弱氧化-氧化的变化过程.古气候和古环境协同变化控制着沉积物有机质生产和保存/降解,是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泥岩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月桂峰组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生产力高,大量藻类和高等植物有机质在分层的贫氧水体介质中得以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高.灵峰组泥岩形成于干旱气候下的滨浅海环境,水体生产力低,高盐度且富氧水体介质不利于藻类生存与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低.明月峰组煤系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海陆过渡环境,地表植被发育,地势平坦适宜大量高等植物有机质堆积,形成煤岩与泥岩互层分布.丽水凹陷油气勘探应围绕有机质丰度高且生烃能力强的月桂峰组生烃中心选择有效构造或岩性圈闭进行钻探.
雷闯雷闯叶加仁吴景富殷世艳
关键词:古气候古环境丽水凹陷
丽水凹陷基岩岩性分布预测——以丽水A洼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基岩潜山十分发育,钻井已证实其含油气性,勘探潜力巨大。综合现有基岩岩芯、铸体薄片、测井、测年、三维地震资料,在构建基岩岩相-地震相模板及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丽水凹陷基岩岩性开展定性和半定量预测,进而预测岩性平面分布特征。丽水凹陷基岩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组成,片麻岩为古元古界变质岩陆核,花岗岩来自中生代岩浆,沿深大断裂上涌侵入。地震剖面上片麻岩表现为中−高频,中−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成层性好;花岗岩表现为中−低频,弱−中振幅,呈杂乱反射;花岗片麻岩地震相介于前二者之间。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显示,密度参数对岩性区分效果最好,叠前密度反演能较好地半定量预测基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丽水A洼主体基岩纵向呈片麻岩上覆花岗岩的二元结构特征;平面上不同构造单元的基岩顶面岩性各异,凸起区花岗岩剥蚀程度高,基岩为片麻岩或花岗片麻岩,洼槽区缺乏深大断裂,为原始区域片麻岩基底,其他区域为花岗岩。
马清覃军徐靖琦常文琪张艳红
关键词:丽水凹陷基岩地震相叠前反演岩性预测
丽水凹陷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预测——以A洼为例
2023年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岩潜山成带发育,钻井已证实其含油气性,勘探潜力巨大。本文综合现有潜山岩心、成像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岩心裂缝综合分析及测井识别,利用叠后蚂蚁体属性和叠前裂缝强度对潜山不同尺度裂缝展开预测。研究表明,丽水凹陷潜山裂缝以中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北东-南西走向,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丽水A洼灵峰潜山裂缝发育程度高于仙桥潜山,研究区发育3个各尺度裂缝均较为发育的潜山勘探目标,是丽水凹陷下一步潜山领域勘探的有利方向。
马清
关键词:丽水凹陷

相关作者

朱伟林
作品数:91被引量:1,551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油气勘探 中国近海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深水区
李德勇
作品数:36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成岩相 成岩作用 惠民凹陷
张银国
作品数:89被引量:41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黄海盆地 南黄海 古生界 海相 中国海域
赵爽
作品数:16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片钠铝石 生物礁 碳酸盐岩 CO2 CO
黄志龙
作品数:247被引量:2,40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 吐哈盆地 烃源岩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