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 篇“ 中高度散光 “的相关文章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术治疗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患者临床上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121眼)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62眼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对照组59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 d裸眼视力≥1.0的比率分别为96.77%、77.97%,术后90 d裸眼视力≥1.0的比率分别为100.00%、89.83%,术后90 d裸眼视力≥1.2的比率分别为93.55%、64.41%,术后未残留散光 比率分别为56.45%、28.81%(P<0.05);试验组术后屈光度 球镜为(0.10±0.04)D、散光 度 为(0.15±0.19)D、裸眼视力为(1.00±0.13),与对照组[(0.20±0.06)D、(0.65±0.21)D、(0.70±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球差(0.29±0.12)μm、彗差(0.25±0.08)μm及高阶像差(0.59±0.14)μm均小于对照组[(0.42±0.16)μm、(0.40±0.11)μm、(0.90±0.18)μm](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3.56%)(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术可提高近视及散光 的矫正效果,像差变化小,术后并发症少。 王健 梁瑞杰 郭飞 马云峰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190例(380眼)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青少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95例190眼)和研究组(95例190眼)。对照组予以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研究组予以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及佩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近视度 、散光 度 及裸眼视力(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近视度 、散光 度 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UCVA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眼表形态及组内睑板腺缺失程度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泪膜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LST)低于干预前,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的临床矫正治疗中,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两种塑形镜对患者眼表形态和泪膜稳定性影响无明显差异,且在佩戴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戴国林 潘庆渊 由岫 梁小庆关键词: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不同透镜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高 度 散光 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透镜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高 度 散光 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平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共238眼)青少年中高 度 散光 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类型的角膜塑形镜分别纳入球面镜片组(62例,122眼)与环曲面镜片组(58例,11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地形图指标、戴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角膜3 mm治疗区散光 以及角膜治疗区偏心量。结果佩戴后,球面镜片组3 mm处平坦K值低于佩戴前,环曲面镜片组3、5 mm处平坦K值低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曲面镜片组佩戴后的3、5、7 mm处平坦K值均低于球面镜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佩戴后的表面规则性指数(SRI)、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UCVA均高于本组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佩戴后的SRI、SAI、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佩戴后的角膜3 mm治疗区散光 及角膜治疗区偏心量均低于本组佩戴前,且环曲面镜片组低于球面镜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曲面角膜塑形镜与球面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高 度 散光 近视患者进行干预,两者改善青少年中高 度 散光 近视患者的UCVA效果相当,前者可改善患者角膜地形图相关指标、降低治疗区散光 能力以及提升镜片稳定性,可用于临床推广。 何文鑫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散光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形态与泪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2/2020-03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青少年患者232例4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232眼)和观察组(116例232眼),对照组采用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观察组采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配戴12mo后,比较两组患者矫正效果,配戴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眼表形态、泪液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 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UCVA、屈光度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上升,而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下降,角膜三叶草差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均优于对照组,角膜三叶草差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且配戴前后两组患者泪液基础分泌量及泪河高度 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配戴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6.9%vs 6.0%,P>0.05)。结论: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 度 散光 的矫正效果及客观视觉质量优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而两种角膜塑形镜对眼表形态与泪液影响相当。 姚琨 王莉关键词:青少年近视 中高度散光 疗效 泪液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与T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疗效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06/2021-06在河源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患者60例115眼,按手术方式分组,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患者32例62眼纳入A组;接受TICL植入术的患者28例53眼纳入B组。记录术前、术后3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 、残余散光 度 ,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方法评估散光 的矫正效果。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数(1.163±0.167 vs 1.136±0.194)和有效性指数(1.145±0.159 vs 1.123±0.196)均无差异(P>0.05),但散光 矢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成功指数[0.125(0.091,0.200)vs 0.200(0.167,0.250)]、矫正指数[1.000(0.902,1.066)vs 0.834(0.783,0.869)]、变平指数[1.000(0.922,1.079)vs 0.835(0.795,0.870)]均有差异(P<0.01)。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与TICL植入术均能安全、有效地矫正近视散光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矫正散光 的效果优于TICL植入术。 谢军谊 黄海娥 孙康 严若华关键词:散光 Toric角膜塑形术对伴有中高 度 散光 近视眼的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伴有中高 度 散光 的近视眼在Toric角膜塑形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以及比较不同直径范围下的角膜高阶像差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随机选取36例(72眼)伴有中高 度 散光 的近视患者,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其在Toric角膜塑形术前及塑形1个月后的高阶像差,分别记录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中央3mm、6mm直径的总高阶像差及3~6阶高阶像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塑形术后角膜前、后表面中央6mm直径的总高阶像差及3~6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均明显增加,与塑形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增加值高于后表面,其中以4阶像差的改变量最大。塑形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的总高阶像差、3~6阶像差及角膜后表面的总高阶像差、3阶、4阶像差在中央6mm范围直径的增加量,较中央3mm范围直径的对应高阶像差增加量均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塑形术后角膜后表面的5阶及6阶像差的增加量在中央6mm和3mm范围直径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ic角膜塑形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各项高阶像差均增大,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是引起全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主要因素。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的高阶像差在中央6mm范围表现出更大的改变。 郑帆 陈迎月 王峥关键词:角膜塑型术 高阶像差 PENTACAM 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中高 度 散光 效果矢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方法,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 度 散光 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近视治疗中心,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的中高 度 散光 (柱镜度 数为-2.00^-6.00 D)72例144眼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的低度 散光 (柱镜度 数为-0.25^-1.75 D)72例140眼为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采用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制瓣后行LASIK术。采用角膜屈光手术后散光 的标准矢量分析方法,对术前和术后散光 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矫正率(CR)、预期屈光矫正量(IRC)、手术屈光矫正量(SIRC)、误差率(ER)、角度 误差(EA)、矢量误差(EV)及大小误差(EM)。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UCVA)及散光 矢量分析结果。结果:(1)两组术后12个月UCVA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组UCVA≥术前BCVA者133眼(92.4%),其中,UCVA≥0.8且<1.0者136眼(94.4%),UCVA≥1.0者124眼(86.1%);对照组UCVA≥术前BCVA者136眼(97.1%),其中,UCVA≥0.8且<1.0者138眼(98.6%),UCVA≥1.0者131眼(93.6%)。两组间术后UCVA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观察组CR与IRC绝对值(|IRC|)呈高度 正相关(r=0.84,P<0.05),ER与|IRC|呈中度 负相关(r=-0.57,P<0.05),EA绝对值(|EA|)与|IRC|呈中度 负相关(r=-0.67,P<0.05)。观察组EV绝对值(|EV|)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M为-0.15±0.4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0.10±0.20(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中高 度 散光 临床效果良好;精确设计手术矫正量,对术后效果预测性佳,且稳定性良好,有助于术后视力较快恢复。 宋磊 范忠义 肖卉 裴蕾关键词: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散光 矢量分析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疗效 目的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石家庄爱尔眼科眼科医院就诊48例青少年近视合并散光 患者,共96只眼,年龄(8~16)岁,近视屈光度 -0.75~... 黄瑞琴关键词:青少年近视 高度散光 TORIC TPRK术中应用眼球自旋控制功能矫正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中应用眼球自旋控制功能矫正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1.00^-4.00 D)患者79例(156眼)临床资料,均行TPRK术,并于术中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的眼球自旋控制功能。术后6个月,分析患者裸眼视力、残余散光 和满意度 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致或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的有147眼(94.23%);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 ≤1.0 D的有152眼(97.44%);术后残余散光 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满意度 为98.73%。结论:在TPRK术中采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的眼球自旋控制功能矫正近视合并中高 度 散光 安全有效,具有术后视觉质量高、残余散光 少、患者满意度 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石志成 彭超 樊彩芳 罗小柳 吴秀匀关键词:准分子激光 近视 散光 南京地区285例婴幼儿先天性中高 度 散光 影响因素 2019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先天性中高 度 散光 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参照美国伟伦公司儿童眼屈光筛查判定标准,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孕期母亲户外活动量、母亲孕期接触电子产品时间、父母亲生育年龄及父母是否具有屈光不正、新生儿生产方式、父亲吸烟等因素,分析先天性中高 度 散光 影响因素。结果完成检查及调查问卷婴幼儿285例,检出先天性中高 度 散光 174例,占61.05%。病例组母亲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h比例、孕期每天电子产品使用时间>2h比例、父母亲为屈光不正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母亲接触电子产品时间[OR(95%CI):2.550(1.081~6.051),P=0.033]及母亲的屈光不正[OR(95%CI):2.315(1.323~4.049),P=0.003]是婴幼儿先天性散光 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婴幼儿先天性中高 度 散光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朱香 夏承志关键词:婴幼儿 先天性 中高度散光 屈光不正 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张姝贤 作品数:31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青少年近视 近视患者 IC设计 陶黎明 作品数:203 被引量:892 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近视 白内障 高度近视 青光眼 手术治疗 白云冬 作品数:14 被引量:72 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头面部 头颈癌 身体自我 近视 李咏 作品数:5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切削术 近视 散光 中高度散光 LASIK 刘瑞峰 作品数:32 被引量:87 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 研究主题:下颌骨 高速投射物伤 颌面部爆炸伤 火器伤 牵张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