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0篇“ 中国边疆学“的相关文章
- 中国边疆学原理研究
- 2025年
- 中国边疆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基础,中国边疆学原理则是其基础中的核心。经过业内专家学者的长期研究,中国边疆学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结构,并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空间。通过对既有中国边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提炼和总结,进而对中国边疆学原理的逻辑内涵、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等展开探讨。中国边疆学原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学术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涵,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原理既是中国边疆学的学科目标,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
- 吴楚克吴楚克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 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
- 2025年
- 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解决中国边疆现实问题、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和推动中国边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理解边疆认识边疆,分析总结历代边疆治理的经验,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和边疆发展观。理解边疆是前提,加强边疆治理是基础,维护国家安全是底线。加快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桎梏,立足中国立场建立中国学派。中国边疆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国家性,既要聚焦边疆、民族与国家治理的基础理论问题,也要聚焦国家安全与边疆发展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 安北江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 论新时代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容建设
- 2025年
- 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必须在悠久历史中认识中国边疆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明确使命和任务,从中凝练出要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容建设。具体包括七个方面:边疆史研究、边界史研究、边疆安全研究、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边疆地区社会建设研究、边疆地区文化建设研究、边疆与周边国际区域关系问题研究。
- 范恩实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
- 中国边疆学建设的学术困境与解困路径——基于全球史观的研究
- 2025年
- 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项事业的推进,尤其是出于维护和增进国家边疆利益的需要,边疆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中国边疆学进入新一轮建设热潮,但其构建却在逻辑上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将边疆学约束在“中国”和“历史”范围内,以及“学科殖民”和“边疆”概念理解等问题给边疆学构建造成了困境。突破这些困境,便能够开启边疆学建构更广阔的道路。未来边疆学建设的路径,一是促进边疆学学科建设逻辑的清晰化,第一重逻辑是将中国边疆置于世界体系,实现中国边疆研究从个性走向共性,第二重逻辑是从边疆学的普遍性返回到中国边疆学的特殊性;二是寻求方法论的适位性,包括以世界作为方法和走进边疆学具象化构建的方法。
- 杨明洪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全球史观
- 中国边疆学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2024年
- 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边疆研究,后来提出构建中国边疆学,已经20多年,从一家独放,到百家争鸣。但是严格来说,从学科管理的角度,中国边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上,不在一个学科分类管理中。中国边疆学尽管现在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招生,大学也有边疆系,中国社科院也有中国边疆研究所,但是从国家科研管理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中国边疆学,所以构筑中国边疆学还在进行之中。
- 马大正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博士研究生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分类哲学社会科学百家争鸣
- “中国边疆学”构筑学术年谱
- 2024年
- 近代以来,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下,边疆危机日益深重,众多学者投身边疆研究,掀起了边疆研究的高潮,为“中国边疆学”构筑奠定基础。“中国边疆学”构筑分为三个时期:近代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的孕育时期(1840-1948),受时局的影响,政、学两界普遍探讨边疆问题,然后边疆研究机构创建、学术期刊涌现、边政学系设立、边疆调研开展孕育了“中国边疆学”;边疆研究的转向与“中国边疆学”探索的停滞时期(1949-198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发展处于探索阶段,边疆研究发生转向,除了台湾地区少量边政学探讨外,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边疆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边疆研究高潮兴起与“中国边疆学”构筑、发展时期(1982-至今),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相关发展战略推动边疆研究。目前,“中国边疆学”的发展仍存在困境,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钻研。
- 张浩浩王振刚
- 关键词:边疆研究中国边疆学
- 作为中国边疆学构成的民族学边疆研究及其知识生产
- 2024年
- 在现代主权国家视域下,边疆既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屏障,又是联结周边国家与世界的桥梁。在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格局中,作为中国边疆学构成的民族学边疆研究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国家安全三大议题,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指导,植根于中华文明、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和中国边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事实,运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建构关于边疆人群及其社会文化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何明胡美术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知识生产
-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研究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将边疆治理置于国家治理全局中谋划,贯通边疆治理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筹边疆与内地、陆疆与海疆,深刻总结了边疆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边疆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边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边疆治理历程中和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边疆学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研究方向、科研实践和学科建设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要务。
- 无
- 关键词:边疆治理中国边疆学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政治自觉
- 新形势、新问题:时代发展中的边疆研究——“第十一届中国边疆学论坛”述要
- 2024年
- 2024年6月6-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新疆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突厥研究中心承办的“新形势、新问题:时代发展中的边疆研究——第十一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晖春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相关边疆研究机构和高校的9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边疆学学科与平台建设,边疆视域下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及历代边疆治理与疆域统合,边疆安全稳定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当代边疆治理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深入研讨。因篇幅所限,择要介绍如下。
- 铁颜颜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边疆安全边疆治理边疆研究边疆地区
- 从自在、自觉到自主: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建设刍议
- 2024年
- 中国边疆学研究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演进,其研究历程也经历了在古代“大一统观”引导下的传统边疆史地研究、以“边疆治理观”为主旨的近代边疆史地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的现代边疆史地研究三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中国边疆学建设应立足于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国情,直面复杂且严峻的国际局势,在汲取中国两千余年传统边疆史地研究优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破立并举、勇于创新,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中国边疆学。具体而言,学科体系上要建立“一核心五分支”的架构,加快相关教材编写;话语体系上应以“四个共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并以此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
- 陈跃
-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相关作者
- 马大正

- 作品数:85被引量:4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中国边疆 边疆治理 边疆
- 李大龙

- 作品数:125被引量:6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疆域 族群 游牧 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 李国强

- 作品数:70被引量:3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中华文明 中国边疆学 学术研究 海疆
- 吕文利

- 作品数:106被引量:17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边疆治理 清代 边疆 丝绸之路 中国边疆
- 吴楚克

- 作品数:67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边疆 马克思主义 中国边疆学 民族 跨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