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2篇“ 中国科学史“的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史
- 本书首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进而以时间为序,分朝代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地质、气象、数学、医学、生物、音律、历法、地理等领域,内容庞而不杂,体量弘大丰富。
- 李申著
- 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规圆矩方权重衡平 中国科学史论纲
- 在当代文明中,科学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代科技同样是中华文明发展至今不可缺少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本书以严谨翔实的文献材料,就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与时空观、天文与社会、物理现象探索、科学史研究的辨析求真、计量历史管窥等方...
- 关增建作
- “见物”:“非席文式”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于对《本草纲目》科学成就内因的探赜被引量:1
- 2022年
- 席文用“社会纬度”取代李约瑟“自然纬度”的科学史研究是“见人不见物”,忽略了中国传统科学独立于人类社会史的生命与历史。对中国传统“纯粹本土科学”最后一高峰《本草纲目》科学成就主因的梳理,主要集中于内在逻辑和驱动机制上。哲学基础上“理实二学”的交互导引、探索动力上“卫生济世”的德性使然、逻辑方法上“多法共用”的综合保障、理论跨度上“综罗百科”的视野促成以及发展模式上“食古善化”的快捷助力是对其梳理的主要结果。当然,中国科学史研究最终应走到席文的“上面”而非“反面”,即舍弃单向度的固定框架,旨归涵摄多种异质性因素的“人物俱见”的视野融合。
- 蒋忠华于新华
-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本草纲目》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中国科学史的策略
- 2022年
- 中国科学史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智慧结晶,为彻底贯彻落实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教师队伍应深入研究如何将中国科学史有效融入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任徐静
- 关键词: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史教师队伍方法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中国科学史的写法
- 2018年
- 当我们注意科学发展中,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那些谬误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类比动物高明多少,也就比动物荒唐多少。“中国科学史”的全称应当是“中国自然科学史”,即中国人认识自然界事物的历史。它的内容,是自然事件和自然物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事件和自然物的关系,我们视之为技术,而一般不列入本书的范围。
- 李申
-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自然物写法谬误巫术宗教观念
- 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8年
- 严敦杰先生(1917-1988)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早年坚持业余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参与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学术秘书、《科学史集刊》副主编,改革开放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届副理事长、《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
- 潘澍原
-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科学史家
- 中国科学史 下篇
- 本书首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进而以时间为序,分朝代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地质、气象、数学、医学、生物、音律、历法、地理等领域,内容庞而不杂,体量弘大丰富。
- 李申著
- 关键词:科学史
- 中国科学史 上篇
- 本书首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进而以时间为序,分朝代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地质、气象、数学、医学、生物、音律、历法、地理等领域,内容庞而不杂,体量弘大丰富。
- 李申著
- 关键词:科学史
- 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次集体沉默
- 2018年
- 1963年9月,几乎全国所有大学的生化系都传开一则轰动性新闻:“科学界认为人体有10个系统,即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神经、皮肤。但是从今往后,应该说人体有第11个系统,就是经络系统。”如此重大的科学成就,在12月14目的《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加一个半版得以全面宣传,这便是金凤汉教授长达1万6干字、题为《关于经络系统》的研究论文。全文刊登长篇科学论文,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该报还配发评论员文章,认为金凤汉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
- 王祖远
- 关键词:科学史经络系统沉默评论员文章研究论文
- 中国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评析席文的科学史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席文的"文化整体"通过考察古代科学的资助雇佣模式,指出研究者具有在利益导向下的动机,而自然和政治作为工具性资源存在着相互利用,即《黄帝内经》、《九章算术注》及气、阴阳、五行等思想利用政治修辞获得知识合法性,同时也构成了统治者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资源。席文将古代科学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的建构物,构成了SSK编史学的中国版本。这种"人类主义"在自然/社会的二元论框架下用社会实在论取代自然实在论,其历史解释则根本上忽视了中国科学的生成特性,将天人合一、主客双泯的熔融贯通之态拆解。新近的"后人类主义"的历史生成论超越传统二分法,为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 郝新鸿
-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文化整体社会建构
相关作者
- 关增建

- 作品数:120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计量史 度量衡 天文学史 度量衡制度 祖冲之
- 罗见今

- 作品数:92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 研究主题:考释 历谱 欧拉数 数学史 纪年
- 李迪

- 作品数:76被引量:1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 研究主题:数学史 元代 天文台 科技史 天文学史
- 樊洪业

- 作品数:42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科学社 院士 子问题 自然科学 科学社会史
- 韩琦

- 作品数:42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耶稣会士 康熙 地质学 往来书信 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