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148 篇“ 中国现代思想 “的相关文章
一部学术版的“觉醒年代”——评王锐著《中国 现代 思想 史十讲》 2022年 2021年是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100年也是中国 历史翻天覆地的100年。王锐先生的大作《中国 现代 思想 史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在这个年份出版颇有应时的意义。这部著作从其主旨上看是在讲中国 现代 思想 史排除万难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意义颇为类似,因此,我们可以说王锐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学术版的“觉醒年代”。笔者精读此书后有以下几点想法,供王锐先生及学界师友批评指正。 程鹏宇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史 觉醒 电视剧 毛泽东思想 与中国 现代 思想 的启蒙 被引量:1 2021年 毛泽东思想 作为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 现代 思想 的启蒙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方向上,毛泽东思想 坚持了启马克思主义之蒙的正确方向,实现了中国 社会由资本主义思想 启蒙向社会主义思想 启蒙的范式转化;在理论上,毛泽东哲学思想 为中国 现代 思想 启蒙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其革命建设理论丰富了中国 现代 思想 启蒙的理论内涵,其独特话语体系完善了中国 现代 思想 启蒙的表达形式;在实践上,毛泽东思想 的内在逻辑、外在表现及具体内容都实现了中国 现代 思想 启蒙的大众化。 赵士发 李倩倩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中国现代思想 启蒙 大众化 中国 现代 思想 史十讲 本书是一本通俗生动的中国 现代 思想 史。书中以故事为引,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传奇故事作为基本叙事线,生动再现一批文化大师和一群热血青年的真实形象,勾勒出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又以时间为线索,贯穿19... 王锐作中国 现代 思想 语境中的科学话语与美学话语被引量:1 2021年 知情意分立思想 在康德那里得以最终确立,美学也由此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同时知情意(真善美)的分立也产生了价值领域的对立,科学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纷争,是西方现代 美学中的核心话题之一。中国 现代 美学的建构,即是以知情意分立为思想 基础的。中国 近现代 的美学家如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在引介美学的同时也揭开了科学主义和审美主义纷争的序幕。和西方现代 的启蒙现代 性与审美现代 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不同,在中国 现代 思想 语境中,科学(真)和美学(美)之间更多体现出了一种融合共存的关系,科学和美学共同参与了道德完善(善)的追求,不存在相互僭越的"危险",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依托。 王宏超关键词:美学 真善美 古典经史与理想政治——中国 现代 思想 史上的“王莽问题” 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着眼于中国 现代 思想 史上重新评价王莽新政的现象,特别选择蒙文通、吕思勉、钱穆在不同经史脉络中对王莽的重构进行研究。对于蒙文通,王莽是秦汉今文经学思想 的实践者;对于吕思勉,王莽是先秦以来批判思想 与古文经改制思想 的实践者;对于钱穆,王莽是"齐学"和"鲁学"汇合之变法禅贤思想 的实践者。在这三位经史学家笔下,传统经史的理想性、中国 史自身的活力、革命与古典经史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汇集在"王莽"这个符号上。本文将这些问题概括为"王莽问题",由此分别梳理三位经史学家围绕"王莽"所铺展的知识脉络,挖掘这些知识脉络各自的思想 和政治内涵,进而展现中国 现代 思想 家对于古典经史激进重构的苦心孤诣,以及将古典经史与理想政治相勾连的可能与限度,为当代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文明与革命"这一课题提供镜鉴。 周展安关键词:理想政治 中国 现代 思想 视野中的欧洲被引量:1 2019年 无论在历史形态或现实形态中,每一个民族都是文化观念凝聚、演变的产物。实际、具体的生活世界里并不存在以民族的形式独立表现的文化主体。中华民族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都是在近代东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冲突与汇合的过程中,作为异质文明相互他者化的产物,而兴起于彼此的观念话语中的。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华民族和与之相区别、相对立的西方或者欧洲,自现代 思想 史(对中欧、中西双方,这一历史进程都是以本体或自身与他者的相遇为开端的,“现代 ”在此意义上就是主体从自在走向“相互间”的起点)掀开第一页,就无可避免地成为一词双解和一语双声的两版本并行或复调混响的状态。 李林荣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 中华民族 西方政治 历史形态 文化观念 文化主体 翻译—阐发与严复造天演论:中国 现代 思想 生成的一个面向 被引量:3 2019年 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在英文世界中也许只是一篇讲究学理的普通公众演讲稿,但严复修辞达旨,造出一部转变时代风气、产生意识形态效应的文献,即《天演论》。考察中国 现代 思想 及现代 化进程,不能不注意到从“Evolution and Ethics”到《天演论》的“翻译-阐发”现象。从“Evolution andEthics”到“天演论”,不是漏译了“伦理学”,而是改变了“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关系,从而引出了一种不同于赫氏伦理学的严氏伦理学。“天演”将演化提升到了天道的地位,而演化又是在进化的意义上得到理解。然而,赫胥黎所理解的演化,除了上升进化之外,尚有退化、盛衰消息循环,以及类似于章太炎所标举的苦乐善恶俱分进化论等复杂的面向。对于这些面向,严复或者略而不译,或者改易原意,或者在案语中引斯宾塞加以反驳。严复的当务之急,乃是要缔造一种信仰,为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提供精神动力。学问不妨矛盾复杂,但行动指南必须简单明了。演化的纯粹单义性,天道的超越神圣性,这两个因素都有力地缔造了一种天演宗。 刘梁剑关键词:赫胥黎 《天演论》 进化 东亚的“天籁”——《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 现代 思想 的东亚经验》评介 2018年 进入新世纪,文明的多样性已不再是全球化的障碍,相反,在多样性中奠定"文明共生"的条件则是今天学者们必须直面的话题。无疑,在近代之前的东亚地区,中国 思想 曾是东亚"文明共生"的文化基石。然而,随着中国 在近代的衰落以及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国 思想 似乎一夜之间变为"落后"、"无用"的代名词,它们曾经对东亚历史的贡献完全被忽视,东亚的文化认同在近代发生了断裂,中国 思想 的影响力日渐缩小,甚至仅被限制在中国 范围之内。显然,这一认识不乏简单化、情绪化,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董灏智 吴红蕾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 章太炎 哲学 齐物 天籁 中国 现代 思想 文化史的“复调”现象——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2018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 现代 思想 文化史的重要开端。由于以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为标志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 文化均舶来自西方,这些'历时性'的西方思想 在中国 呈'共时性'的态势展开,其'复调性'也就成了重要的特征和某种必然。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时有'变调'的发生,但'复调'仍是其思想 底色。 王勇关键词:思想文化 复调 石井刚:《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 现代 思想 的东亚经验》 2017年 中国 近代是一个社会政治剧烈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 学说异彩纷呈的时代。近代的思想 家们身处中西古今的交融碰撞之中,对于中国 与世界、传统与现代 的问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在中国 现代 化的过程之中,这些思考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能转化为现实的历史进程,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失去了价值。 吕存凯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 章太炎 思想学说
相关作者
吴炜 作品数:32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科学主义 中国现代思想 诠释学 科学哲学 中国共产党 蔡志栋 作品数:54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章太炎 崇高 哲学 辩证法 人道原则 张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青少年 青少年道德 道德判断能力 和谐社会 实证研究 赵士发 作品数:116 被引量:280 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胡治洪 作品数:48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熊十力 启蒙反思 儒家传统 德性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