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7篇“ 中全新世“的相关文章
定量研究地球轨道参数和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全新气候的影响
2024年
依据最新的古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MIP4)协议,利用完全耦合的气候模式CESM1.0,研究全新与工业革命前气候的差异,量化地球轨道参数(ORB)和温室气体(GHG)对全新气候变化的影响。3个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全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偏温,全球其他地区气候偏冷,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更湿润,南半球则较为干燥;ORB导致全球高纬度地区升温,GHG在降低全球气温和减少高纬度地区降水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差异引起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变化,导致地球经向热量输送的差异;就总经向热量输送的变化范围而言,ORB对气候的影响大约是GHG的5倍。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全新气候及其对不同外部强迫的响应有积极意义。
亢一博杨海军
关键词:中全新世全球气候温室气体
宁绍平原全新火历史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宁绍平原是研究全新火事件、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选取宁绍平原田螺山遗址(30°01′20″N,121°22′38″E)和井头山遗址(30°01′28.45″N,121°21′40.69″E)两钻孔(长度分别为18.17 m和19.8 m)进行炭屑分析,并结合孢粉记录,旨在研究宁绍平原全新(9000~5700 cal.a B.P.)火历史、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钻孔炭屑浓度在早全新都很低,田螺山钻孔<50μm(细粒)、50~100μm(粒)和>100μm(粗粒)这3种粒径的炭屑浓度均为钻孔最低值,反映当时火事件发生频率低;此时正值全新大暖期,亚洲夏季风强劲,降水丰沛,孢粉记录也显示此时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温暖湿润的气候不利于火事件发生。2)随着研究区水文环境的稳定,人类被丰富的资源吸引前来定居,人类活动的加强可能导致火事件频发,炭屑浓度升高。7900 cal.a B.P.左右,随着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人类先民选择井头山区域定居,并开始了早期稻作农业的尝试,炭屑浓度随着人类在此定居出现了高值。在7000 cal.a B.P.之后,研究区淡水湿地广泛分布,河姆渡文化兴起,炭屑浓度再次上升。田螺山钻孔炭屑浓度在6300 cal.a B.P.左右出现最大值,但此时研究区环境尚未稳定,仍会受到海水影响,7000~6000 cal.a B.P.期间田螺山钻孔炭屑浓度多次出现低值都与海水入侵有关;5900 cal.a B.P.之后研究区完全成陆,稻作农业也开始了蓬勃发展,炭屑浓度也出现了明显上升。本研究探讨了全新宁绍平原火事件、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火事件的影响,为该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周锦清马春梅刘泽雨王冰翎李珍黄振辉胡竹君周斌杨青王永磊孙国平郑洪波
关键词:环境变化中全新世
全新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2024年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全新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贾宝岩彭博王继龙于俊杰周保春赵泉鸿李保华王亚琼
末次冰消期-早全新固城湖沉积正构烷烃与碳氮地球化学记录的古气候演化
作为亚洲季风系统影响最显著的区域之一,东亚季风区内的众多湖泊是全球变化研究的良好载体。相对封闭的固城湖记载了我国东部南北过渡地带丰富的古气候环境演变信息,能够为东部季风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与季风演变、区域未来环...
胡晓思
关键词:正构烷烃末次冰消期
张掖盆地晚更新全新气候变化:孢粉学和重矿物学证据
2024年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和晚更新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和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①深度为56.8~26.4 m,年龄为112.7~63.3 ka,属末次间冰期,粉组合为松–板栗–藜–菊–蒿,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温暖较湿润气候。②深度为26.4~2.6 m,年龄为63.3~11.8 ka,与末次冰期相当,孢粉组合为松–麻黄–藜–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干燥寒冷气候。③深度为2.6~0.8 m,年龄为11.8~8.9 ka,全新早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较凉较干气候。④深度为0.8~0.15 m,年龄为8.9~7.8 ka,全新早期向期过渡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菊–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温暖较干气候。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晚更新全新气候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张掖盆地甚至西北干旱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赵淼龚磊龚磊吴玺蔡五田张文卿安永会李康
关键词:冰期孢粉分析重矿物
渤海西部沉积孢粉记录及其对全新以来黄河汇区系统演化的响应
以三角洲-陆架泥质区为代表的河流入海沉积系统是地表过程的重要环节,构成了碎屑矿物和有机质的重要汇区,被认为是全球变化(如海面波动)、区域地理变迁(如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重要档案。但随着河流汇区系统研究的深入开展,其沉积...
胡维芬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海南岛滨珊瑚对全新海表温度及其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记录
李悦儿
Reconciling East Asia’s mid-Holocene temperature discrepancy through vegetation-climate feedback
2024年
The term“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refers to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proxy-based reconstructions and transient model simulations,and it challenges our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tempera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Holocene.Climate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a cooling trend following the Holocene Thermal Maximum,while model simulations indicate a consistent warming trend due to icesheet retreat and ris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Various factors,such as seasonal biases and overlooked feedback processes,have been proposed as potential causes for this discrepancy.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egetation-climate feedback on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patterns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mid-Holocene(~6 ka).By utilizing the fully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 EC-Earth and performing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coupled dynamic vegetation,our objective was to isolate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hanges on regional temperature patterns.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vegetation-climate feedback contributed to warming across most of East Asia,resulting in spatially diverse temperature changes during the mid-Holocen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del-data agreement.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crucial role of vegetation-climate feedback in addressing 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 and emphasize its importance for simulating accurate climate scenarios.
Jie ChenQiong ZhangZhengyao LuYanwu DuanXianyong CaoJianping HuangFahu Chen
河北东部全新的古植被定量重建
了解全新期间的区域植被演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能够较好的对未来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华北平原地处于东亚季风区,并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然而,河北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新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仍不清楚。因...
解明霞
关键词:全新世中期植被类型
全新以来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极端降水的危害巨大,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季风区。目前,对于极端降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人类活动导致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的演变,对于极端降水在过去地质时期的自然变率及其机制少有研究。已有的研究也未将模式模拟和古气候重建资料联系起来...
傅振豪
关键词:极端降水中全新世古洪水

相关作者

于革
作品数:181被引量:1,064H指数:2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科学院
研究主题:古气候 气候变化 中全新世 气候模拟 末次盛冰期
李冬玲
作品数:29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硅藻 中全新世 黑潮 古海洋环境 海冰
马春梅
作品数:128被引量:965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孢粉 全新世 孢粉记录 遗址 环境考古
李安春
作品数:187被引量:1,50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内陆架 冲绳海槽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物
杨振京
作品数:173被引量:79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粉 表土花粉 古环境 孢粉组合 孢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