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84篇“ 不同施药方法“的相关文章
多粘类芽孢杆菌P1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广东菜心根肿病效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对15亿CFU/mL多粘类芽孢杆菌P1悬浮剂不同施药方法进行比较,探索一种对广东菜心根肿病更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播前剂处理和出苗后剂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菜心整个生育期用15亿CFU/mL多粘类芽孢杆菌P1悬浮剂施药2次,探索不同的播前处理模式对广东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设施地和露地试验数据均表明:采用播前土壤喷淋(制剂量2 L/667 m^(2))和2叶1心期根茎喷淋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广东菜心根肿病的效果优于种子处理(100倍浸种、1∶50倍拌种)和2叶1心期根茎喷淋相结合的方式,病指防效为62.99%~82.13%。土壤喷淋后混土的方式对防效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采用生产上采用播前土壤喷淋(制剂量2 L/667 m^(2))和2叶1心期根茎喷淋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广东菜心根肿病,土壤喷淋后不需混土。
袁东华吴家胜张莹莹王承芳陈秀张颂函
关键词:多粘类芽孢杆菌根肿病土壤处理
不同施药方法对宿根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法对宿根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于2019—2020年采用叶面喷雾、蔗蔸喷雾、土壤沟施和蔗蔸淋灌4种不同施药方法进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的田间效试验。结果表明,蔗蔸淋灌对甘蔗苗期和收获期螟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甘蔗产量,2年蔗茎平均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29.46%;叶面喷雾和蔗蔸喷雾方法对甘蔗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但对收获期螟虫的防治效果不显著,叶面喷雾和蔗蔸喷雾2年蔗茎的平均产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产15.58%、9.08%;而土壤沟施处理防治甘蔗螟虫的产量与空白对照的差异不显著。生产上防治宿根蔗螟虫,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蔗蔸淋灌、叶面喷雾和蔗蔸喷雾方法进行施药,以蔗蔸淋灌效果最好。
罗亚伟覃振强李德伟梁阗李涛黄杏高轶静
关键词:宿根蔗螟虫施药方法
不同施药方法对蔗苗枯心的防效研究
2021年
为了解决蔗苗枯心严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不同剂与施药方法对蔗苗枯心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种和桶栽方式对蔗苗枯心的防效表现基本一致,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茎基部施2.5%杀单·毒死蜱颗粒剂60~75 kg/hm^(2)且覆土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地种方式施药后15 d防治效果为85.4%,施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7.8%;桶栽方式施药后15 d防治效果为93.3%,施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91.4%。颗粒剂物防治时间长,效果好。
吉家乐符诚谢静许环映吴其卫
关键词:甘蔗施药方法防效
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田蚜虫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自走式喷雾机施药过程中不同施药方法剂附着率以及花生蚜虫防效的影响.[方法]喷雾时选择不同的用水量、喷头型号和工作压力,调查液附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使用XR11001型喷头、工作压力0.5 MPa、用水量5 kg的剂附着率以及对花生田蚜虫防效相对要高,后7 d防效可达90%以上。[结论]适当降低喷雾用水量可以提高液的浓度、降低液的表面张力值;选用细喷头、高压力、小水量和喷高速度,可以明显地提高效。
孙祥龙张玉聚康冬梅苏旺苍
关键词:花生蚜虫喷雾方法防效
不同施药方法剂防治黄芩立枯病的田间效试验
2021年
本研究基于剂浸苗处理和剂行沟土壤处理两种施药方法,比较各剂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300g/L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倍液做浸苗处理和做行沟土壤处理的防效均最高,分别为74.58%和67.92%;250g/L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两种处理方式下防效均最低,分别为55.03%和41.22%;各剂浸苗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行沟土壤处理,其中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和250g/L戊唑醇水乳剂800倍液做浸苗处理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分别为73.12%、71.74%。
郑生岳李怀德姚友旭崔同霞高峰
关键词:土壤处理相对防效
几种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不同剂对水稻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选取8种不同剂分别在水稻破口期施药1次和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结果表明:在破口期施药1次对穗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较差;在破口期和齐穂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破口期和齐穂期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 30 g/667 m^(2)的防治效果最好,35%氟环·嘧菌酯CS最差,分别是83.17%和67.13%。对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采用2次施药较采用1次施药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控制该病害建议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穂期分别采用75%肟菌·戊唑醇WDG、30%苯甲·丙环唑EC、9%吡唑醚菌酯CS或25%吡唑醚菌酯EC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延缓抗性。
赵志唐叶松张凯
关键词:穗腐病齐穗期
虫螨腈添加APG0810助剂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防效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明确助剂烷基多糖苷(APG0810)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虫螨腈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进行了虫螨腈混用APG0810茶园小区喷雾法与泡沫法用防治茶小绿叶蝉室内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推荐剂量的67%)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06%、100.00%、100.00%;10%虫螨腈悬浮剂3600倍液(推荐剂量的50%)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52%、86.08%、86.08%;10%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与3600倍液添加0.1%APG0810后,采用泡沫法施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后1 d效即达91.58%、82.96%。因此,添加0.1%APG0810防治茶小绿叶蝉可减少虫螨腈悬浮剂33%~50%的用量,而泡沫法施药能极显著提高低剂量虫螨腈的速效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曾明森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虫螨腈
6%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FSC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6%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不同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方法]在水稻浸种前至播种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段进行种子处理,以水稻旱育秧大棚试验为基础展开论证。[结果]6%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FSC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防效。同等剂量下,以拌种包衣后直接播种防效最高,达到97.7%,其次是浸种前包衣,浸种后直接播种,再次是包衣、浸种、催芽再进行播种的模式,防效为94.9%和93.9%,以催芽后使用剂包衣,防效最低,为86.8%。[结论]6%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FSC可用于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根据品种不同抗性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王巍巍王义生李莉栾丽刘煜财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施药方法对蜀柏毒蛾的防效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广谱性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且不污染环境,对林木、作物、人畜、食品安全、害虫天敌无毒无害,害虫也不易产生抗性。为探索该病毒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成效,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施药方法(飞防法-直升机飞洒和地防法-高射程喷雾机喷洒)对蜀柏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防治方法的虫口减退率(PDR)都在92%左右;飞防区幼虫死亡率(LKR)为84.44%,地防区幼虫死亡率达95.22%;从防效指标(CEI)来看,两种方法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左右;多重比较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的虫口减退率(p=0.891)、幼虫死亡率(p=0.891)和防治效果(p=0.788)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蜀柏毒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实践及推广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兴旺李涛庞宗奎杜维张燕苟立梅林江
关键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
新型配方生物制剂不同施药方法对中后期条螟白螟防控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为筛选防控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的新型配方生物制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和3.6%氯氟氰·苏云悬浮剂进行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9月中旬喷施对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螟害株和螟害节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和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750 mL/hm^2,每公顷用量兑水900 kg,每公顷兑飞防助剂及水15 kg,叶面喷施对螟害株率的防效可达81.3%以上,对螟害节率的防效可达88.6%以上。本研究显示72%苏云·杀单可湿性粉剂、8%氯氟氰·甲维盐悬浮剂是防控中后期甘蔗条螟白螟理想的新型配方生物制剂,可在9月中旬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
李文凤单红丽王晓燕张荣跃罗志明房超毛永雷尹炯黄应昆
关键词:生物制剂不同施药方法防效评价

相关作者

曲明静
作品数:189被引量:488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研究主题:暗黑鳃金龟 花生 花生田 金龟 性诱剂
鞠倩
作品数:131被引量:380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研究主题:暗黑鳃金龟 花生 金龟 性诱剂 花生田
李文凤
作品数:369被引量:789H指数:1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蔗 褐锈病 白叶病 甘蔗害虫 云南甘蔗
李晓
作品数:106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研究主题:暗黑鳃金龟 花生 花生田 性诱剂 金龟
王绍敏
作品数:29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防效 小麦 除草剂 防除 禾本科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