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0 篇“ 下腔静脉血栓 “的相关文章
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9例临床观察并文献分析2024年 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IVC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 腔 静脉 内血 液异常凝聚,造成双下 肢、盆腔 、肝、肾静脉血 液回流受阻,属于一种较为少见的临床疾病,其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孤立性、自发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发病率较低,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诊疗共识。美国全国医院出院调查(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Survey,NHDS)显示,1979—2005年诊断为静脉血 栓 形成的住院患者中,腔 静脉血 栓 形成仅占1.3%~([1]),单纯下 肢深静脉血 栓 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PE发生率为15.2%,而IVCT症状性肺栓 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生率高达32.1%~([2])。IVCT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均可归纳为Virchow三联征。本文旨在总结IVCT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娄冉 鞠燕玲 赵鑫 吴哲 李涵泊 王彬关键词: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肿瘤 抗凝 布鲁氏菌病合并双下 肢深静脉 及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一例 2024年 布鲁氏菌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布鲁氏菌病合并静脉血 栓 疾病罕见且文献报道不足。此外,目前仍缺乏涉及布鲁氏菌病合并外周静脉血 栓 疾病的治疗标准和指南。本中心收治了1例从事畜牧业工作且被诊断为急性布鲁氏菌病合并双下 肢深静脉 及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联合抗布鲁氏菌病治疗有效。患者半年后复查无新发血 栓 形成。 李萧 孙艳锋 孙喜伟 程志华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传染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并发下 腔 静脉血 栓 的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并发下 腔 静脉血 栓 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术后发生下 腔 静脉血 栓 、意识改变和心律失常并发症等问题,做好抗凝管理及预防出血 、通过识别心律失常及早应对、严格做好感染控制、针对患者疾病进展给予早期康复运动等措施。经治疗和护理,术后第63天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张帅 陈娟红 姚惠萍关键词:心脏辅助装置 静脉血栓形成 危重病护理 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BCS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患者,均使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血 栓 溶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 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 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62例患者中,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为61例(98.39%),有1例因下 腔 静脉 长段闭塞而反复扩张无法开通;其中,新鲜血 栓 25例,均行经导管溶栓 后清除,其余为陈旧性血 栓 ,在1个月内完全溶解率为93.44%(57/6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无症状性肺栓 塞、死亡病例。患者术后PLT(131.65±37.02)×10^(9)/L、HDL-C(1.15±0.21)mmol/L均高于术前的(108.94±46.36)×10^(9)/L、(0.93±0.28)mmol/L,ALP(88.19±40.63)U/L、DBil(21.02±7.59)μmol/L均低于术前的(111.57±57.48)U/L、(24.89±9.98)μmol/L(P<0.05);手术前后WBC、RBC、Hb、ALB、ALT、AST、T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BCS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患者的治疗中,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及血 栓 溶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调节PLT、HDL-C等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徐超 万其 杨兆丰 官泽宇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血栓 球囊扩张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抗血 小板治疗和下 腔 静脉血 栓 大鼠静脉 管壁慢性炎症的关系 2024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 腔 静脉血 栓 模型,并予氯吡格雷干预,探究其对静脉 管壁血 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0 mg/kg)干预组、高剂量(3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干预组建立下 腔 静脉血 栓 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低、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予以氯吡格雷10 mg/kg、30 mg/kg灌胃,每天1次,7天后取大鼠下 腔 静脉 组织进行Masson染色、CD115免疫组化染色和CD41-CD115免疫荧光双染。结果:各组纤维化面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2.0, P < 0.01),各组CD115荧光强度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 314.7, P < 0.01),各组CD41-CD115双阳率差异有显著性(F = 147.3, P < 0.01);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比例、CD115荧光强度表达、CD41-CD115双阳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氯吡格雷低、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氯吡格雷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干预组(P < 0.05)。结论:深静脉血 栓 环境下 ,大鼠下 腔 静脉 管壁血 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纤维化程度升高,抗血 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降低炎症、缓解管壁纤维化。 王立宝 赵俊成 李大林关键词:静脉血栓 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混合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混合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IVCT)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CS合并混合性IVCT、行小球囊预扩张治疗的患者116例,其中,一期治疗方案49例,分期治疗方案67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血 栓 溶解率、技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保补偿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位总住院时间(22.0 d vs 22.5 d,P=0.303)和医保补偿率(58.92%vs 55.75%,P=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一期治疗方案血 栓 溶解率(100.0%vs 87.5%,P=0.012)、技术成功率(100.0%vs 62.7%,P=0.001)和中位人均住院费用(45676.51元vs 61283.21元,P<0.001)均优于分期治疗方案。结论:一期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溶栓 效率和技术成功率,以及更低的住院费用,应被临床优先选择。 史芳 周文 李磊 刘超 王博 张驰 丁鹏绪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溶栓 血 小板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对大鼠下 腔 静脉血 栓 和管壁影响的动态研究 王立宝对滤器植入相关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疗效分析 2023年 滤器植入相关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包括:滤器拦截的脱落血 栓 ;或抗凝不足时,导致滤器拦截的血 栓 进一步发展扩大;以及由下 肢深静脉血 栓 蔓延至滤器附近。下 腔 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IVCT)血 栓 的发生率远低于下 肢深静脉血 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但IVC血 栓 容易脱落,导致急性大面积肺栓 塞,引起患者猝死。临床上一旦遇到IVC血 栓 ,应在避免肺栓 塞的情况下 给予积极治疗,避免急性大面积肺栓 塞或猝死的发生。既往的临床实践中表明,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患者在治疗之前,为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 栓 脱落,发展为致死性肺栓 塞,需要置入下 腔 静脉 滤器,然而滤器植入成为预防肺栓 塞较理想的选择,从而肺栓 塞导致的猝死大幅度降低。近年来,随着滤器植入,滤器植入相关性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发病率进而进行性增高。为了进一步了解血 栓 治疗方式的不同,其对滤器植入相关性血 栓 形成的进展情况,本文围绕滤器植入相关性血 栓 形成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以及其对于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进行探究。 红慈 武建英 马伟关键词: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并发症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期间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1例 2023年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肺支持手段,可为常规治疗无法逆转的危重患者提供临时的心肺支持。患者因暴发性心肌炎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因存在血 流动力学紊乱且符合ECMO支持指征,给予静脉 -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治疗。撤除ECMO引流管后发现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经多学科会诊,治疗上在充分抗凝及放置下 腔 静脉 滤器后,给予尿激酶溶栓 治疗,4 d后患者下 腔 静脉血 栓 消失。ECMO辅助下 下 腔 静脉血 栓 并不多见,多经抗凝治疗后逐渐消失。该例患者在放置下 腔 静脉 滤器后果断给予溶栓 药物尿激酶静脉 治疗,短期内复查血 栓 消失,提高了治疗效率。 付仲 李玲玲 胡浩然 宁方玉 王涛关键词: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体外膜肺氧合 暴发性心肌炎 溶栓治疗 经皮机械血 栓 清除术治疗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血 栓 清除术(PMT)治疗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45例下 腔 静脉 滤器置入后合并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78(49.5±14.0)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采用PMT手术24例为PMT组,单纯抗凝治疗21例为抗凝组。观察指标:(1)观察PMT术中下 腔 静脉血 栓 清除效果。(2)比较2组患者下 腔 静脉 管壁增厚、参考直径、最小直径及下 腔 静脉 狭窄率。(3)比较2组患者的Villalta评分和静脉血 栓 后综合征的发生率。(4)分析Villalta评分和下 腔 静脉 狭窄率的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的下 腔 静脉 滤器均成功回收,随访194~658 d,无下 肢深静脉血 栓 形成或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复发。(1)PMT手术均获成功,下 腔 静脉血 栓 清除效果达到Ⅲ级4例、Ⅱ级20例。(2)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滤器留置时间和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MT组和抗凝组患者下 腔 静脉 管壁增厚分别占67%(16/24)、86%(18/21),参考直径分别为(16.1±2.1)、(15.8±3.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0、t=0.33,P值均>0.05);最小直径分别为13.1(10.2,15.3)mm和10.2(0,13.5)mm,下 腔 静脉 狭窄率分别为18.5%(10.2%,32.4%)和32.2%(18.5%,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2.60,P值均<0.05)。(3)PMT组和抗凝组Villalta评分分别为3.0(2.0,4.0)和4(2.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P=0.045),静脉血 栓 后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5%(6/24)和43%(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205)。(4)Villalta评分和下 腔 静脉 狭窄率呈中等程度相关(rs=0.34,P=0.012)。结论相对于单纯的抗凝治疗,采用PMT治疗下 腔 静脉血 栓 形成,能减少患者的下 腔 静脉 狭窄、降低静脉 功能评分,改善患者的中长期生活质量。 程志远 刘建龙 贾伟 田轩 蒋鹏 张蕴鑫 李金勇 田晨阳 刘笑 周密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相关作者
丁鹏绪 作品数:118 被引量:426 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布加综合征 介入放射学 介入治疗 余朝文 作品数:193 被引量:845 H指数:1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韩新巍 作品数:796 被引量:2,721 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BUDD-CHIARI综合征 栓塞 介入 高涌 作品数:223 被引量:957 H指数:1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田轩 作品数:68 被引量:318 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