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332篇“ 下壁“的相关文章
- 一种高温下壁体厚度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下壁体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炼铁技术领域,包括:自动测量机构、信号处理与发射机构和终端,自动测量机构水平设于高炉炉衬内部,首端平行于冷却壁体,尾端同信号处理与发射机构连接,信号处理与发射机构...
- 肖志新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诊断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动脉)的关系,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相关动脉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组(29例)和左回旋支动脉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ST段偏移程度,并记录特定导联(如V1、I、aVL)的ST段变化。同时,在患者发病后20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梗死相关动脉。结果 研究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右冠状动脉的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在右冠状动脉组中,STV1抬高≥0.5mm、STI压低≥0.5mm的诊断率最高,均为100%;而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VL抬高≥0.5mm、STI抬高≥0.5mm的诊断率最高,也达到了100%。心电图特定导联的ST段变化对于鉴别梗死相关动脉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结论 心电图特定导联的ST段变化可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快速诊断的有效工具,尤其在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动脉的鉴别上具有重要意义。
- 农凤映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右冠状动脉ST段偏移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析
- 2024年
- 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4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4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心衰患者12例(24.50%),低血压患者25例(51.02%),心源性休克患者8例(16.33%),心律失常患者30例(61.22%),心肺复苏患者6例(12.24%)临床症状、并发症更高(P<0.05)。并且观察组心肌梗死部位主要集中在右冠脉近段、中段,占比61.22%、34.69%,观察组PCI治疗患者占比79.59%,属于主要治疗方式。观察组未接受PCI治疗死亡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伴随并发症较多,并且心肌梗死部位主要存在右冠脉近段以及中段。要求临床应高度重视该疾病,在确定患者患病后,应及时为患者提供PCI治疗,进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姚新秀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心室梗死预后
- 冠脉CT血管造影联合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联合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心电图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另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脉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诊断价值。结果:金标准结果显示,102例疑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10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另外2例为急性左室后壁心肌梗死。在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82例为右冠状动脉病变,18例为左回旋支病变。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629,P<0.05);冠脉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03,P<0.05);冠脉CT血管造影联合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32,P<0.05)。心电图、冠脉CT血管造影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特异度高于心电图、冠脉CT血管造影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6,P=0.016;χ^(2)=4.433,P=0.035)。结论:心电图和冠脉CT血管造影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效能高于单独诊断。
- 徐轶顾峰峰张瞳
- 关键词:心电图CT血管造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 心电图检测Aslanger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冠脉严重病变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测Aslanger征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其他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I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就诊,按照首份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出现Aslanger征的3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未出现Aslanger征6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测,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心脏标志物(cTnl、CK-MB、NT-proBNP、LVEF)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更容易出现STv3R-v5R↑、STv7-v9↑、STv4-v6↓、STV1↑、STav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v1-v3↓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右冠状动脉(RCA)近端发生梗死占比82.05%(32/39),高于对照组的42.62%(26/61),RCA中远端占比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严重,且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出现Aslanger征的AIMI患者往往存在较高风险发生冠脉狭窄等冠脉病变的情况,患者的心功能更差,较未出现Aslanger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两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可直接反映AIM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临床病情评估有较高价值。
- 林小秀赖青英温梦荷
-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呈Lambda波样改变致心脏骤停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性,46岁。1月前突发心脏骤停入院,心电图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Lambda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中段90%局限性狭窄并痉挛,考虑当时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
- 张小明李星辉谢萍张惠娟尹龙邵龙李瑞珍曾璟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
- 肢体导联左手左足错接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消失”心电图1例
- 2024年
- 采集心电图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肢体导联左右手反接和手足错接,以左右手反接最常见,也较易分辨和处理。手足错接常见于N导联夹接到上肢和左手左足错接,以后者判断更为困难,因为错接后心电图波形与正常波形相比无特征性表现,可能导致判图者对心电图做出错误的诊断。本文介绍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转院后复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形消失,演变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形;通过心电图前后对比,发现转院后图形采集时存在肢体导联左手左足错接的情况。正确诊断常规心电图的前提为电极和导联的正确安放,因此,加强对心电图采集工作者的质控培训,保证心电图采集的正确规范,对于正确判图至关重要。
- 刘洪
- 关键词:肢体导联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 2024年
- 探究心电图(ECG)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肌梗死(MI)闭塞位置和相关动脉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本次于2022.03内从冠脉造影(CAG)者中筛选AIMI病例,筛选于2023.05内终止,共有120例病例入选,按MI累及相关动脉分组,其中40例左回旋支(LCX)MI病例设为甲组,右冠脉(RCA)远段MI病例及近段MI病例分别设为乙组和丙组,各40例。三组病例均实施ECG检查。观察三组STV3/STⅢ指标、STⅢ↑指标、STV3↓指标等情况,比较不同STV3/STⅢ分布对MI闭塞位置判断效能。结果 经ECG检查后,甲乙丙组的导联STⅢ↑指标呈增高趋势,而STV3/STⅢ指标、STV3↓指标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显示P<0.05。经比较STV3/STⅢ分布情况,其中>1.2比例最大为甲组(65.00%),0.5~1.2比例最大为乙组(65.00%),<0.5比例最大为丙组(70.00%),两两比较显示P<0.05。不同STV3/STⅢ分布中,>1.2时甲组的阴性及阳性预测值(NPV、PPV)、特异度(Sp)、灵敏度(Se)等较乙丙组更高(P<0.05);0.5~1.2时乙组的NPV、PPV、Sp、Se等较甲丙组更高(P<0.05);<0.5时丙组的NPV、PPV、Sp、Se等较甲乙组更高(P<0.05)。结论 ECG对判断AIMI时MI闭塞位置和相关动脉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最为有效的指标则为STV3/STⅢ,因此还需给予重视和推广。
- 胡荣
-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
-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对比分析
- 2024年
- 心肌梗死不同发生部位并发心律失常存在一定关系,依次本篇文章主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来自2022年至2023年医院收治患者,研究例数共100例,所有研究患者均按照心肌梗死具体类型作出对应的分组,比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将其纳入到研究1组(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将其纳入到研究2组(50例),分别搜集患者各项资料,并对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从冠脉病变情况上来看,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项占比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来看,研究1组患者窦缓、窦停、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生率均低于研究2组,而在室内传导阻滞、窦速等发生率上明显比研究2组高,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容易并发心律失常,而对于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均有一定区别,前壁类型患者容易发生窦速、室内传导阻滞,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异位心律。
- 闫仕政
- 关键词:心肌梗死下壁梗死心律失常
- 心电图在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罪犯血管。记录术中罪犯血管情况。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基于以往研究建立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新方法,并统计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种方法对罪犯血管的预测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09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6例为回旋支,4例为前降支。52例患者出现临床合并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47例,为回旋支5例。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预测罪犯血管的准确性分别为83.7%、81.4%、82.9%和85.3%。ROC曲线分析显示:Fiol法(AUC=0.941)、Tierala法(AUC=0.945)、黄氏算法(AUC=0.945)和新方法(AUC=0.964)均对罪犯血管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运用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对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均对罪犯血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新方法的预测价值更高。
- 马源秋子刘锋李华康陈彦秀蔡晓莲
-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
相关作者
- 孟庆义

- 作品数:697被引量:2,257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肌梗塞 急诊 心脏停搏 急性心肌梗塞
- 刘赵淼

- 作品数:570被引量:5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微通道 液滴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
- 魏胜非

- 作品数:218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 研究主题:烟道 电子领域 静电除尘 收尘极板 物联网
- 卢喜烈

- 作品数:382被引量:88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肌缺血
- 逄燕

- 作品数:223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微通道 微流控芯片 液滴 连续相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