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2篇“ 上皮钙粘蛋白“的相关文章
- 血清上皮钙粘蛋白胃泌素-17在胃癌病理分期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胃泌素-17(gastrin-17,G-17)在胃癌病理分期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医医院201 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 5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治疗的1 46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E-Cad、G-1 7水平,评价并分析血清E-Cad、G-1 7在胃癌分期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明显低于Ⅲ期—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清E-Cad、G-17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血清E-Cad、G-17水平对胃癌病理分期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显示,其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35、0.929(P<0.005);通过绘制血清E-Cad、G-1 7水平对胃癌病理转移预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其AUC分别为0.962、0.959(P<0.001)。结论 血清E-Cad、G-1 7在胃癌患者中表达异常,与胃癌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有一定关联,有助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 何翠汪虹江玉荣
- 关键词:胃泌素-17胃癌病理分期
- 膀胱出口梗阻缺氧诱导因子诱导上皮钙粘蛋白胶原转化与逼尿肌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诱导上皮钙粘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胶原转化与逼尿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泌尿外科入院手术治疗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所致逼尿肌过度活动(OAAB)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膀胱出口梗阻无OAB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UDS-94-BT尿动力仪完成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及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逼尿肌HIF、E-cad胶原蛋白表达;对膀胱出口梗阻HIF诱导Ecad胶原转化与逼尿肌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HIF阳性率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E-cad胶原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I率,高于对照组(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最大尿流率、DI及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与HIF胶原蛋白阳性率呈负相关性(P<0.05),而与E-cad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与E-cad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表达异常,且与逼尿肌功能明显相关,对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功能异常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魏伟杨明州王海波姜兴金万刚杨进益
- 关键词:膀胱颈梗阻缺氧诱导因子1钙黏着糖蛋白类
- 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sE-CAD浓度,并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93例结肠癌患者血清sE-CAD浓度平均为5 307ng/ml,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阳性及分期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E-CAD浓度高,血清sE-CAD浓度大于5 307ng/ml患者4年PFS明显低于此阈值者(60.3%VS 81.0%)。结论血清sE-CAD浓度与结肠癌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相关,血清sE-CAD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 王振波刘越于泽顺王峰刘长民王晓乐
-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标记物钙粘蛋白
- 上皮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维持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完整性和新陈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上皮型恶性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一氧化氮可调控肿瘤细胞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
- 赵远王永忠
- 关键词:Β-连环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过程
- 上皮钙粘蛋白启动子-160C/A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分析
- 背景: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作为一种关键的结构蛋白对正常的细胞极性,上皮形态和细胞分化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上皮钙粘蛋白表达的缺失与许多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的侵袭和增殖有关。此外,...
- 金娜
- 关键词:上皮钙粘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鼻咽癌
- nm23蛋白和上皮钙粘蛋白-E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nm2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e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i结果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33%,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ran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 李琳于建斌
-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NM23上皮钙粘蛋白
- 乙酰肝素酶和上皮钙粘蛋白-E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乙酰肝素酶、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3.33%)明显高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6.67%),且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皮脂腺腺体细胞中表达,其余细胞中不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其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43.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提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 李琳于建斌
-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乙酰肝素酶
- 上皮钙粘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较多研究证实上皮钙粘蛋白与多种上皮恶性肿瘤的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本文就国内外上皮钙粘蛋白与结直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刘晓妹王祥珍
- 关键词:上皮钙粘蛋白组织病理肿瘤预后
- 上皮钙粘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该肿瘤发病十分隐匿,早期很难察觉,发现时一般都处于临床晚期;此时,多数肿瘤都己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手术难以根除,且术后常有复发。因此,卵巢癌被认为是预后最差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深入研究原发性...
- 黄娟
- 关键词:卵巢癌上皮细胞钙粘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上皮钙粘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增高,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3位,病死率的第6位。肿瘤的侵袭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仍是当今肿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
- 高双友
- 关键词:前列腺癌上皮钙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栋

- 作品数:61被引量:2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联合型瑞文测验 智力 常模 中国儿童
- 段勇

- 作品数:125被引量:3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肺癌 糖尿病 聚合酶链反应 肺癌组织 PUMA基因
- 袁育林

- 作品数:35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上皮钙粘蛋白 良性前列腺增生 MRNA 晨尿
- 黄华艺

- 作品数:62被引量:5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 芒果甙 血清可溶性 黄酮类化合物 肝癌细胞
- 吴干勋

- 作品数:38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喉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喉鳞状细胞癌 流式细胞术 中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