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篇“ 上地壳结构“的相关文章
折射Pg波层析成像揭示兴蒙造山带及其邻区上地结构
2025年
兴蒙造山带是由众多微陆块、岛弧、增生楔和蛇绿岩(洋残片)等构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最终拼合等重要信息,其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各地质体之间的联系对其构造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获取精细的上地结构成为厘定兴蒙造山带不同块体之间接触关系和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对一条南北向跨越松辽盆地、兴蒙造山带和二连盆地总长为503 km的宽角反射和折射地震剖面数据进行了初至波层析成像研究。本研究使用有限差分算法对16个大炮数据693个初至走时拾取数据进行计算,采用变网格尺度和平滑参数的反演策略,经40次迭代反演,将RMS降至0.103 s,获得上地(7 km以上)精细速度结构。成像结果精细刻画了研究区地下的速度结构:北部二连盆地存在低速特征,是一个南深北浅的断陷盆地,最深处可达5.1 km,其发育主要由两侧倾向相背的正断层控制;中部兴蒙造山带(嫩江断裂与贺根山缝合带之间)上地呈高速特征,横向变化剧烈,存在3个山间盆地,因其多为中新生代沉积少有第四系沉积,导致其沉积层速度较造山带两侧盆地高;南部松辽盆地为典型箕状断陷盆地,受后期NWW SEE向水平挤压引起的正断层逆向运动致使结晶基底顶界面与沉积层褶皱变形基本一致,沿测线盆地最深处可达5.5 km。基于速度异常厘定出研究区断裂带的位置和上地展布形态。多数断裂、断层浅处为大角度陡立状,在向深部延展过程中倾角逐渐减小,演变为铲式。
曹力夫王海燕李文辉侯贺晟王光文庞永香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二连盆地地震层析成像
云南三江金顶矿集区上地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
金顶铅锌矿床位于云南三江地区兰坪-思茅地块中新生代盆地,其储量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第二。自矿床被发现以来,中外大量学者在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机制上没有定论。本文首先通过对云南三江地区深地震测深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采样插值后,得...
王冠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成矿背景上地壳结构深部结构
文献传递
利用虚震源反射成像法研究江南造山带东段上地结构
2020年
江南造山带是华南地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的产物,其地构造记录了两地块的碰撞过程,研究江南造山带的地构造有助于重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碰撞过程。本研究在江南造山带上布设了两条流动地震台阵,利用虚震源反射法提取其所记录的远震事件初至P波在地表的反射波(PPdp)波形,重构了研究区内两条测线下方的上地结构。结果显示:江绍断裂两侧上地沉积层的厚度变化明显,推断该断裂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东边界;相较华夏地块,江南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的层位连续性更强,符合江南造山带先与扬子地块合为整体后再与华夏地块碰撞的多期构造过程及其对应产生的亲扬子地块属性;江绍断裂西北侧的地层不整合以及赣东北断裂区域的断陷构造,可为了解古华夏洋向扬子陆块俯冲及碰撞和随后的构造运动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肖尧唐启家王林松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华南地块上地壳结构
用地震反射剖面研究汤阴地堑上地结构与断裂特征
2020年
汤阴地堑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太行山前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为研究汤阴地堑上地结构和断裂特征,利用安阳市与新乡市活断层探测获得的深、浅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研究区已有地震、地质资料,对汤阴地堑浅部结构、汤东断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汤阴地堑北部与南部地结构差异明显。地堑北部是由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地堑内反射震相丰富、反射波层组关系清晰,多组新生代、古生代沉积层强反射不整合地覆盖在自西向东倾伏的结晶基底反射Tg上,且随着深度增加,地层倾角增大,显示出明显的多期掀斜运动特征。地堑南部表现为由汤东、汤西断裂共同控制的断陷型地堑,地堑内新近系底界面反射波TN自西向东倾伏,其下为一些横向呈水平或东倾、延续性较短的反射震相。地堑南部与北部不同的反射震相特征表明,测线控制区域内的汤阴地堑沉积环境与运动特征可能有所差异。汤东断裂为走向NE,倾向NW的铲型正断层,汤西断裂为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北部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上未发现该断层的存在。
花鑫升酆少英姬计法石金虎赵成彬秦晶晶李吉昌
关键词:地震反射剖面浅层地震勘探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西藏娘热矿集区上地结构被引量:6
2018年
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大型成矿带和矿集区深部结构、揭示成矿背景的重要方法。西藏娘热矿集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拥有众多铁、铜等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其附近的岩浆流体通道等地下结构进行探索,揭示成矿与断裂形成的相辅相成过程。布设了横过矿集区13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并进行了层析静校正、去噪、预测反褶积等数据处理,获得了娘热矿集区上地结构的反射图像。结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矿集区上地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域内存在的7条断裂与冈底斯成矿带矿脉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一些如亮点构造的特殊现象控制了岩浆活动的上升通道,与矿床接触关系密切,具有研究价值。
徐泰然卢占武王海燕李洪强李文辉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上地壳冈底斯成矿带
三峡地区上地结构的远震虚震源反射地震成像被引量:6
2015年
远震虚震源反射成像方法利用远震初至波在台网之下地表与地下界面间形成的反射波(PPdp震相)波形资料进行台网地区地震反射结构研究.此方法先用台网各台站的平均初至波形求取震源信号,再用该震源信号与各道地震记录作反褶积从而取得反射剖面.本文介绍了远震虚震源反射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并以三峡地区的观测资料为例,得到三峡库首区上地的反射地震剖面.成像剖面中解释出的四川盆地和秭归盆地的底界面位置和形态与地表地质观测和大地构造背景吻合.为验证虚震源成像的能力,本文使用弹性波正演模拟合成地震数据,经过处理实际资料一样的步骤获得虚震源成像结果.正演模拟表明,叠加多个远震的反射地震剖面可以有效地改善成像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虚震源成像需要选择特定的震源频率范围,以减轻高频噪音以及低频造成的成像问题.在研究上地结构时,建议在不适合主动源采集和缺乏低频信号的地区尝试远震虚震源方法.
邹志辉周华伟张建中
关键词:上地壳
使用远震信号对上地结构成像
浅部小于10km深的上地是研究造山、成盆过程和地质资源汇聚机制的重要区域,研究上地结构对于分析大地构造和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上地结构可以通过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和反射率分布来研究.常规的上地结构研究采用主动震...
邹志辉康佳语林凡生
关键词:上地壳地质结构
文献传递
使用远震信号对上地结构成像
<正>地浅部小于10km深的上地是研究造山、成盆过程和地质资源汇聚机制的重要区域,研究上地结构对于分析大地构造和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上地结构可以通过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和反射率分布来研究。常规的上地结构研究采用...
邹志辉康佳语林凡生
关键词:上地壳地震波层析成像初至波
文献传递
庐枞矿集区上地结构与变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被引量:26
2014年
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集区东西结构由"两坳一隆"组成,即西侧的潜山—孔城坳陷和东侧的庐枞火山岩盆地,二者之间以一隆起相隔;南北结构呈"南坳北隆"阶梯式台升,两个"台阶"断裂分别为汤家院—砖桥断裂、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庐枞火山岩盆地呈不对称"箕状",四周由向盆地倾斜的边界断裂围限。北、东边界断裂(BF2、LHTD)为深断裂,控制火山岩盆地的发展与演化。构造上,矿集区由"三横六纵"断裂系统构成,从北到南的"三横"依次为: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汤家院—砖桥断裂和仪津—陶家巷断裂(BF3);从西到东的"六纵"依次为:郯庐、滁河(CHF)、罗河—缺口、枞阳—黄屯、陶家湾—施家湾断裂和沿江断裂带。矿集区的形成与演化主体上受燕山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和白垩纪的伸展。本文还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确定了"沿江断裂"为逆冲断裂系,庐江—黄姑闸—铜陵断裂为向南倾斜的低缓拆离断层;新发现汤家院—砖桥断裂,该断裂将庐枞火山岩盆地和潜山—孔城坳陷分为南北两部分。庐枞火山岩东北部,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盆地呈NWW—SEE走向,深达5.0km,认为它可能是印支期陆—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盆地。
吕庆田刘振东汤井田吴明安严加永肖晓
关键词:反射地震上地壳结构火山岩盆地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地结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22
2007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川北甘南地区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穿越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Sg初至折射波资料,采用有限差分成像、射线追踪反演、时间项反演和走时曲线分析等方法,对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的上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变化较大.由南向北,基底在若尔盖盆地呈稳定的上隆状态,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内强烈下陷,在缝合带北侧一定范围内隆升之后,向北呈下陷趋势.阿尼玛卿缝合带相对两侧整体表现为南倾的低速带结构,且内部速度存在非均匀性.库赛湖—玛沁断裂、武都—迭部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均表现为不同规模的低速带.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位置处基底界面埋深有明显变化,是区隔阿尼玛卿缝合带南北两侧的主要断裂.武都—迭部断裂发生在基底界面深度变化带上,它与舟曲—两当断裂可能具有同一深部构造背景.阿尼玛卿缝合带所呈现的强烈下陷的基底低速结构和非均匀性体现了上地受挤压的破碎结构特征.
张先康杨卓欣徐朝繁潘纪顺刘志王夫运嘉世旭赵金仁张成科孙国伟
关键词:上地壳结构

相关作者

嘉世旭
作品数:87被引量:87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深地震测深 地震 人工地震测深 青藏高原东北缘
花鑫升
作品数:15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断裂活动性 浅部
刘志
作品数:52被引量:31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深地震测深 地壳结构 函数研究 接收函数 地震
王海燕
作品数:229被引量:96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 青藏高原东北缘 揭露 岩石圈
徐朝繁
作品数:56被引量:39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深地震测深 伽师强震群 龙门山中段 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