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2篇“ 《孤独者》“的相关文章
- 孤独者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鲁迅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非常优秀的篇章,内容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对国民灵魂、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第二部分,散文部...
- 鲁迅
- 关键词:鲁迅著作选集
- 不堪纪念的追怀——重读《在酒楼上》和《孤独者》
- 2025年
- 在鲁迅的小说里,《在酒楼上》和《孤独者》具有独特的艺术调性和深邃复杂的精神内涵,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及叙事方式皆卓异不群;实际上其中蕴藏着鲁迅一段鲜为人知的心灵秘史,是他对于范爱农等辛亥革命时期亡友的一次不堪纪念的追怀之旅。在主人公的悲剧性形象及其人格的不同寻常的创造中,鲁迅寄托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郁积的最深沉、最复杂与最浓烈的愧疚之感和悲怆之情。
- 王培元
- 关键词:《在酒楼上》《孤独者》
- 论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复调性
- 2024年
- 《孤独者》是鲁迅典型的第一人称复调小说,通过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申飞)与受述者魏连殳之间的辩难与“我”的自我辩难,丰富深化了文本意蕴、具有批判性与开放性。小说的复调性与其创作背景和鲁迅本人极具批判性的现实主义者身份有紧密联系。
- 王楠
- 关键词:《孤独者》复调性
- “中间物”意识与《孤独者》的死亡书写
- 2024年
- 从鲁迅小说《孤独者》“以送殓始,以送殓终”的叙事结构看,其通过在情节上构造一个死亡的轮回,凸显了人物的命运困境。借用鲁迅的“中间物”概念来观照《孤独者》中的死亡书写,可以发现死亡是以魏连殳为代表的“中间物”群体应然的历史性命运,这是由“中间物”的自身特征、存在前提和历史宿命所决定的。“中间物”的死亡结局不是消极的终结,而是具有积极性的新的开始,体现出鲁迅本人“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精神底色。
- 王玉春康乐
- 关键词:《孤独者》
- “盛装的画像”——《孤独者》与鲁迅小说的镜像动力
- 2024年
- 《孤独者》延续了自《狂人日记》起便贯穿在鲁迅小说中的“暴露家族制度”这层意旨,具体表现作为现代主体的魏连殳如何面对传统这一难题。周氏家族与绍兴地方大家族的联姻,使鲁迅将家族人物及内外姻亲作为小说的重要素材,为研究者提供了从家族史视角把握鲁迅小说生成历程的线索。《孤独者》中“盛装的画像”,整合了鲁迅祖母孙月仙家族的相关信息。魏连殳与画像的对视,不仅隐喻了现代主体与传统之间的融和与叛逆,也显现“观者—镜像”这一总体结构在鲁迅文学世界的核心位置。在《孤独者》中,鲁迅表现了运用原型人物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技法上的灵活多样:包含对原型人物的关系、所经历的事件、贯联人物经历、置身氛围的种种挪用。《孤独者》具有“样本”特质,展现了可供持续开掘的丰富可能性。
- 丁文
- 关键词:《孤独者》镜像
-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论《孤独者》中的传统礼俗书写
- 2024年
- 鲁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孤独者》,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面对传统礼俗时的复杂心态。鲁迅将魏连殳对于祖母葬礼的“照旧”与“不哭”统一于批判庸众的启蒙逻辑之下。而在批判庸众之外,魏连殳的选择中包含着更为幽微的情感指向。鲁迅以魏连殳之“大殓不哭”,体现出现代情感主体对于传统礼俗情感异化机制的反思,这一反思路径的形成,与鲁迅在父亲临终时的礼俗创伤体验有关。魏连殳之“照旧”,从情感角度而言,乃是出于对祖母葬礼情感纯粹性的维护。而现实中鲁迅之“照旧”,则更有对母亲礼俗情感需求的尊重。鲁迅现实选择与文学书写间的关联和差异,正体现出转型期知识分子启蒙理性和个人情感间的冲突与张力。
- 姜溪海
- 关键词:《孤独者》葬礼
-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与鲁迅《孤独者》中“狼”的文学隐喻
- 2024年
-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几乎同一时间问世,两部作品看似毫无关联,但却在跨时空地互相呼应,在文坛上留下绚烂的色彩。“荒原狼”与“孤独者”处处互相投映,诉说着先觉者们命定的困境——孤独。二者在阐述知识分子的困境时,均采用“狼”这一意象来凸显孤独个体在绝望困境中强悍的野性与生命力。本文尝试采用平行研究,二者相互关联对照的方法,从思想主题,精神意向等多个方面,探究黑塞与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出路。
- 宋欣桐
- 关键词:孤独黑塞
- 暂寓于此:论《彷徨》中的家宅空间——以《祝福》《伤逝》《孤独者》为中心
- 2024年
- 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将目光聚焦于“家”的实际运行,其中,《祝福》《伤逝》《孤独者》深入审思家宅空间及人在其中的“暂寓”状态。通过对门槛、书斋、客厅等时空体的呈现与审视,小说触及文化共同体与个体之关系、安居与暂寓之区别、历史“中间物”的伦理责任等问题。祥林嫂困顿于文化共同体的门槛之外,沦为被消费、被驱逐的客体;子君和涓生暂住的小屋逐渐丧失生动鲜活的动力和潜能,书斋由开放到封闭的变化呼应了从安居到暂寓的蜕变;客厅里的魏连殳以决绝的自戕将自己放逐于家族世代之外,试图中断创伤代际传递的链条。《彷徨》中的“暂寓者”形象谱系展现了鲁迅对人的伦理困境之思考的丰富向度。
- 林栋
- 关键词:《彷徨》
- 孤独者的漫步
- 《孤独症》是一本讲述青年人在城市中感受孤独的图像小说。孤独有时候是一道数学题,有时候是一道哲学题。我们都曾在热闹中被寂寞突袭,也曾在清冷中感受过圆满。人心中的孤独感,有时候跟落单或不落单无关。本书专为孤独的人而写,收录超...
- (马来西亚)农夫作
- 高丘过客 孤独者鲁迅
- 与其说这是梁由之不避烦难,采用倒叙写法,从鲁迅逝世写到他出生的一部别致精彩的传记,不如说是作者通过多重视角全方位审视剖析鲁迅和他所处时代的一部评传。从传主身边人到生平事,取精用弘,深入浅出,庖丁解牛般痛快淋漓地为我们呈现...
- 梁由之作
相关作者
- 褚连波

- 作品数:21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孤独者 笔下 牺牲 鲁迅小说 小说
- 王吉鹏

- 作品数:223被引量:125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鲁迅小说 小说 鲁迅因子 鲁迅研究 鲁迅杂文
- 贾小林

- 作品数:21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 研究主题:孤独者 文本解读 《谈中国诗》 文本 无声
- 林高明

- 作品数:319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 教育 教育教学 课堂 课堂生活
- 宋剑华

- 作品数:259被引量:73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叙事 启蒙 思想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