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5 篇“ 《中国现代小说史》 “的相关文章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在中国 现代 文学的研究上,《中国 现代 小说史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 自五四运动至六十年代初小说 的发展;他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他对许多现代 小说 ... 夏志清关键词:小说史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国学囊括中国 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 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 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 夏志清著关键词:小说史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杨义著关键词:小说史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本书分三篇叙述了中国 现代 小说 发展的历史 ,即:初期(1917~1927)、成长的十年(1928~1937)、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1937~1957)。 夏志清著关键词:小说史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杨义著关键词:小说史 中国 现代 小说史 夏志清著关键词:小说史 评夏志清《中国 现代 小说史 》的研究视角——以“鲁迅”篇为例 2023年 夏志清的《中国 现代 小说史 》是海外汉学研究中国 现代 文学史 的经典之作。它表现出了有别于国内文学史 著作的独特的文学立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其中的“鲁迅”篇,夏志清对这位文学巨匠毁誉参半的评价,更是与国内的文学史 著作截然不同。本文将结合朱栋霖版《中国 现代 文学史 》,钱理群版《中国 现代 文学三十年》这两本国内现代 文学史 的权威著作,从夏书对鲁迅的偏见、偏见产生的原因,以及夏书中体现出的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几个方面,浅析夏志清版《中国 现代 小说史 》中的鲁迅研究。 尹心怡关键词:海外汉学 偏见 研究方法 信史 ·信使·心史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与《中国 现代 小说史 》的写作 2023年 1961年3月,夏志清的《中国 现代 小说史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17-1957,以下简称《小说史 》)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印行a,标志着中国 文学研究在英语世界开始步入体系化和专业化的道路。该书以一人之力,纵论文学革命以降40年内的小说 发展状况。体大虑周之余,因其时发谔谔之言,曾引来许多非议。b这些批评,虽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跨文化阅读如何波诡云谲,并厚植于具体的国际政治关系之中,不过,跳出是非定论和道德指摘,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弹赞,这种种态度都倾向于将《小说史 》视为一个“静态的出版物”,而不是“流动的文本”。尽管评论者不断地谈论夏的师承和学养,探讨他如何活学活用这些知识传统,但显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小说史 》视为一种纯粹的个人学术操练,并将之与日常生活剥离开来。这种思路回避了一些关键信息。 余夏云关键词:小说史 夏济安 书信集 跨文化阅读 《狂人日记》:中国 现代 小说史 的叙述端点 被引量:1 2022年 在以“五四”为主轴的现代 性视野下的主流文学史 讲述中, 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成为中国 现代 小说史 的开端。然而, 1917年陈衡哲便发表了白话小说 《一日》, 1915年李劼人已在成都创作《儿时影》等白话小说 。中国 现代 小说 的发生学研究逐步挑战主流文学史 叙述,由小说 这一视角出发重思何为现代 、何以现代 、何以开端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语言工具、主体意识、文学场域三个方面进人这一问题域,论证《狂人日记》所具有的统摄力及其何以成为中国 现代 小说史 的叙述端点。 姜异新关键词:《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小说史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 现代 小说史 》再审视 被引量:2 2022年 夏志清《中国 现代 小说史 》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 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 现代 小说 “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 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乔琦 邓艮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史》 感时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