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7 篇“ Γ-GT “的相关文章
CRP、PCT、γ-GT 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 )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根据预后结局将其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63例。比较2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小板、CRP、PCT、γ-GT 水平。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估CRP、PCT、γ-GT 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并发感染17例,发生率为20.99%。感染组患儿血清CRP、PCT、γ-GT 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升高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γ-GT 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感染的AUC分别为0.713(95%CI:0.601~0.827)、0.707(95%CI:0.602~0.813)、0.673(95%CI:0.551~0.795)、0.802(95%CI:0.713~0.912),联合检测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CRP、PCT、γ-GT 水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中预测效能较高。 陆文霞 秦小刚 杨磊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C反应蛋白质 Γ-谷氨酰转移酶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IF-1α、TK1、γ-GT 水平与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索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胸苷激酶1(TK1)、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受TACE治疗的1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癌症组,同期选择1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IF-1α、TK1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γ-GT 水平;分析血清HIF-1α、TK1、γ-GT 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TK1、γ-GT 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症组患者血清HIF-1α、TK1、γ-G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血清HIF-1α、TK1、γ-GT 水平与血管侵犯、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相关(P<0.05或0.001);血清HIF-1α、TK1、γ-GT 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或0.001);血清HIF-1α、TK1、γ-GT 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HIF-1α单独预测的AUC(Z=2.712,P=0.007),TK1单独预测的AUC(Z=3.642,P<0.001),γ-GT 单独预测的AUC(Z=3.347,P<0.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血清HIF-1α、TK1、γ-GT 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巩瑞想 曹振振 杨黎冰 徐亚聪 孙荣 刘佳瑶 潘子俊 孟彤关键词:胸苷激酶1 原发性肝癌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γ-谷酰转肽酶(γ-GT )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检查及明确诊断的15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受试者文化程度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为认知障碍组(67例),其余为非认知障碍组(91例),另选同一时期在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抽取3组血液样本,测定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分析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5.41%±1.04%比4.82%±0.95%、4.39%±0.86%,(52.01±10.96)比(41.28±9.23)、(25.03±7.17)U/L,(336.61±85.36)比(286.93±72.53)、(143.52±64.20)g/ml],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20.19±2.85)比(25.30±1.24)、(27.14±1.56)分](均P<0.05)。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均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12、-0.498、-0.563)(均P<0.05)。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对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816、0.691(均P<0.05),最佳截点分别为5.115%、47.65 U/L、304.58 g/ml。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bA_(1c)、γ-GT 及ICAM-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原琳 米玉红 孙黎黎 王溪 李红关键词: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γ-GT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γ-GT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再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TNF-α、γ-GT 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TNF-α、γ-GT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和结论:TNF-α、γ-GT 高表达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预后不良有重要关系,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程度,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张晓璇 刘少霓 何文贞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ApoB和γ-GT 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载脂蛋白B(Apo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n=35)和良性病变组(n=51),均行MSCT检查及血清ApoB、γ-GT 水平检测,比较两组MS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ApoB、γ-GT 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变组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病变组血清ApoB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γ-GT 水平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ApoB、γ-GT 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和90.8%,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MS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ApoB、γ-GT 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病变性质的早期筛查。 赵肖肖关键词:肝脏 占位性病变 多层螺旋CT 血清载脂蛋白B Γ-谷氨酰转肽酶 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GT 、TRF、ALB水平及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及与蓝光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早产儿黄疸患儿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出生的10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早产黄疸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比较不同黄疸类型(病理性、生理性)、不同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GT 、TRF、ALB、总胆红素水平差异;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血清γ-GT 、TRF、ALB、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蓝光效果早产患儿血清γ-GT 、TRF、ALB、总胆红素水平;分析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GT 、TRF、ALB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实验组TRF、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γ-GT 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生理性黄疸组相比,病理性黄疸组血清γ-GT 、总胆红素水平更高,TRF、ALB水平更低(P<0.05);不同病情程度早产儿血清γ-GT 、TRF、ALB、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儿血清γ-GT 、总胆红素水平上升(P<0.05),TRF和ALB水平下降(P<0.05);无效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5d总胆红素均比治疗有效组患儿高,TRF、ALB水平均比治疗有效组患儿低(P<0.05);且有效组患儿治疗后3、5d血清γ-GT 水平、总胆红素均比治疗前降低,TRF、ALB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GT 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TRF、ALB水平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产黄疸患儿血清γ-GT 、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而TRF、ALB水平低于正常新生儿,且上述指标变化与黄疸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指导早产黄疸患儿蓝光治疗效果评估及病情监测。 王凌燕 杨晓丛 李云芳 刘雪关键词:早产 黄疸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蓝光治疗 血清γ-GT 及CA199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ICC患者68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其术前血清γ-GT 及CA199值的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γ-GT 组及高/低CA199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评估血清CA199及γ-GT 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术前高γ-GT 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γ-GT 组(16.0个月vs 25.3个月,P<0.01)。术前高CA199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CA199组(13.0个月vs 20.5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γ-GT (RR=6.741,95%CI3.129-14.520,P<0.01)及CA199(RR=5.015,95%CI 2.595-9.692,P<0.01)是影响ICC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水平血清γ-GT 及CA199是ICC切除术后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γ-GT 及CA199水平对评估IC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杨木易 俞鹏 胡雄伟 洪智贤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 预后 尿β2-MG、γ-GT 联合检测诊断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肾损伤临床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尿β2-微球蛋白(urineβ2-microglobulin,β2-M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 )联合检测诊断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2022年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职业性铅中毒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存在职业性铅暴露但血铅水平正常者72例及无铅暴露史且血铅水平正常的正常健康检查者67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健康组。检测3组调查对象血铅值及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含量,并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及尿β2-MG、γ-GT 水平,以24 h血清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rate,UAER)30 mg/24 h作为肾损伤的“金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尿β2-MG、γ-GT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血铅值分别为(631.37±113.85)、(70.13±19.62)和(22.59±5.21)μg/L,ZPP含量分别为(3.12±0.36)、(2.85±0.29)、(2.51±0.2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UA、Cr、BUN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尿β2-MG分别为(0.93±0.30)、(0.17±0.04)和(0.13±0.02)mg/L,γ-GT 值分别为(91.35±10.62)、(32.28±8.15)和(26.13±5.2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β2-MG、γ-GT 联合检测诊断职业性铅中毒肾损伤敏感性、特异性、线下面积分别为95.90%、94.40%、0.952,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β2-MG、γ-GT 联合检测可作为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肾损伤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中诊断价值较高。 曾晓云 陈维阳关键词:铅中毒 Β2-微球蛋白 Γ-谷氨酰转移酶 川黄方治疗3~4期CK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IL-18、γ-GT 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川黄方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尿液中白介素-18(IL-18)、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3~4期CKD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川黄方口服,疗程为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检测所有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急性肾损伤(AKI)标志物(包括尿IL-18、 γ-GT )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6%,对照组为42.9%,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GF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 U-Pr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24 h U-Pro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尿IL-18、γ-GT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的尿IL-18水平较治疗前亦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尿IL-18、γ-G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川黄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更好地保护3~4期CKD患者的肾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并能降低患者的尿IL-18、γ-GT 水平。 王丹军 龚学忠关键词:白介素-18 Γ-谷氨酰转移酶 基于肝络病理论探讨中药干预低γ-GT 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 2023年 目的:旨在通过基于肝络病理论中药干预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对比,明确中药干预疗效特点,并筛选预后不良风险因素,为判断低γ-GT 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医治疗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部以及门诊就诊低γ-GT 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72例,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设定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治疗4周后疗效,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不佳组。分别记录患儿人口生物学指标、血清学资料、中医证候等,收集资料后进行整理分析,并分别比较两组差异,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低γ-GT 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不佳的风险因素。结果:治疗不佳组患儿较治疗有效组治疗前TBil、DBil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P=0.020,DBil:P=0.009);γ-GT 水平较低(P=0.000),两组患儿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中,以湿热滞络证为主,其次是肝络郁滞证;治疗不佳组中,肝络瘀阻证为主,经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中医证候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中医各证型间治疗前TBil、DBil、ALT、Alb及TBA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得出,湿热滞络证与肝络瘀阻证多个血清学指标均存在差异(TBil:P=0.002,DBil:P=0.002,ALT:P=0.021,Alb:P=0.011,ALP:P=0.037),湿热滞络证与肝络郁滞证的治疗前TBA存在差异(P=0.018)。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TBil、DBil及γ-GT 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效果相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γ-GT 水平为预后不佳危险因素(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治疗前γ-GT 水平可以较好的预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预后(AUC=0.797),其最佳临界点为58 U/L。结论:应用肝络病理论可以改善部分低γ-GT 型胆汁淤积患儿的症状,尤其当患儿辨证属湿热滞络证时,积极治疗可能预后较好� 张晓辉 何强 张艳菊 马津京 林筱萱 尤圣杰关键词:中医干预